【摘要】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单位和重要场所。班级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建设一个健康、积极、向上、进取的班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而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督促者,还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树立威信的原因和实施策略,并对班主任创建良好的班级管理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中学 班主任 班级管理 策略
威信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所公认的威望和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支配力量,它是一种非权力性的影响力。学校是孩子的社会,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影响班集体的生活、学习氛围。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认为做好班主任工作,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个人的威信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如何树立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威信,我作出以下总结:
一、加强道德修养,做学生的楷模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首先要不断修炼和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作为一个年轻班主任,在平时应当注重加强自我修养,通过身教言传,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
我刚毕业那年做八年级(1)班的班主任,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时,不注重身边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体育课,教室里的风扇全开着却不以为然……不论愉悦或愤怒,不文明用语习惯性地从他们的嘴里蹦出来。
针对这些情况,我和学生开展主题班会: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班级中的身边小事拍照做成课件播放后,学生分组一边讨论,一边听;一边笑,一边点头。接着进行了辩论,还列举了身边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要成就大事,就要从小事做起;同时制定班规:安排值日生值日,并设置奖励墙;在校园内不使用不文明用语,如有违反,在同学和老师和监督下自己打一下嘴巴,以此作为惩戒。因为老师在生活中关注小事,在与人交往中使用文明用语,所以这些班规制定后,学生都愿意遵守班规,如有违反,也自愿接受惩罚。一年后,学生大都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其他学生仍在努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中学阶段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生的可塑性和可变性大,模仿性强。“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在学校,老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有很强的示范性。老师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品德修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班里有个叫漆浩(化名)的孩子,七年级时是学校“有名人物”之一。你无法想象那个表面文弱清秀的小男孩会整出乱子。可惊喜的是,一年后,漆浩陡然像变了个人,先前整出乱子时的桀骜不驯渐渐没了影子,写字从“画符”到工整书写,我暗自欢喜……
记忆仿佛回到了那天,漆浩又犯了错误,是他第N次被揪进办公室。我气冲冲地在前面走,他晃晃悠悠地跟在后面。按照之前的步骤,他先告诉我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向我表明他应该受到表扬或批评以及(受到表扬或批评的)原因。起先,我已经从几位学生那里分别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漆浩跟我说了谎,但我没有责备他,我又陆续向他提出问题,表明希望他诚实地告知我事情的真实情况。他最后还是坚持自己一开始说的,于是我直接告知他我已经知晓的真实情况,并向他提出建议,告诉他下次如出现这类事情可采用的处理方法,他低下头深思过后,为说谎的事向我道歉,并请求我不要将这次又犯了错的事情告知他父母。考虑到事情的性质和态度(他已经认识到了错误),我应下了他的请求,和他“约法三章”。①与他人发生矛盾,先数十秒,再文明地与对方沟通,解决问题;②如果自己解决不了,立即寻求老师的帮助。③上课做笔记,课后勤练字。
一次偶然的对话,无意间从成长许多的漆浩口中得知,他的改变竟源于我在他一次又一次犯错后,仍能耐心听他说话,与他沟通,给他建议。
大学毕业时,老师告诫我们:爱心、耐心、责任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我没有不怒而威的丰富阅历,没有这样那样的教育技巧,但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我都不会丢弃对学生的爱。因为心中有爱,因为爱可以收获爱。或者,老师的爱应该向太阳。太阳是个善良又慷慨的有钱人,给世间万物,带来光明,给予温暖,每天每天,从不索取。
二、用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
在阅读一本好书之后,我都会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在玩完手机之后,我会感觉玩手机的这段时间是消耗这什么东西一般,浑浑噩噩。所以,每月不论工资还有多少剩余,我都会坚持要购买几本好书,有教育类、文学类、纪实类等等,建立起自己的藏书。在休闲时间,拿起笔在日记本上写写画画,在宿舍弹弹钢琴,或做刻画等等。
上课是教育和教学的主要形式,上课质量的高低,决定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巩固程度,决定着他们能否热爱知识和科学,能否建立起科学世界观。在校外,积极观摩各个中学开展的公开课;在校内,还经常与同事相互听课和分析课,不断增进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我坚信:在这个急速变化的社会,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可以让自己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来思考和筹划,可以让自己在教育的过程中少走很多的弯路,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成功。
三、与学生适当拉开距离
我曾看过一篇题为“教师应具备的几个观念”的短文,当中提出教师应转变的三个观念分别是:关系第一,知识第二;联系第一,记忆第二;探究第一,讲授第二。将关系放在比知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是对出于一些方面的思考。这既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重建师生关系的契机。
如果把教师跟学生相处的全部时间视为一个整体,那么其中的三分之二应当是自愿的、同志式的、友好的交往。课堂之外,师生精神交往的空间是广阔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信任机制,才会有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才会有师生的共同成长。
在中学第三届文体艺术节中,我们班与(2)班的篮球比赛持续了将近半小时,5位队员一直坚持到比赛胜利,我和班上的女生在这期间一直坚持为球员们呐喊助威,球赛胜利后,大家激动地相互拥抱。蓦然,小刘倒在了地上,我急忙跑过去询问情况,原来他已经连上了两场比赛,左腿剧烈运动后抽筋了,我和体育老师赶紧给他喝淡盐水,补充水分,教他进行拉伸。
事后,有学生调侃我和班上的女学生给篮球队员们呐喊加油,有点疯狂,我只是笑了笑。因为我确信应当像跟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与学生交往,跟他们同享胜利的喜悦,共分失败的忧伤。不过必须注意的一点是,教师与学生适当拉开距离,做到“适时缺位”,在了解、信任的基础上,给学生充分成长的空间,避免成为成为学生生活的“拐杖”。
对创建良好的班级管理,我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让中等生做班级管理的主人
中学同学聚会时同学之间常讨论说,容易引起老师注意的有两类学生:
一类是学习成绩差,又经常犯错的学生;另一类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表现平平的中等生在班集体中总是默默无闻,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挨不着老师的批评,是老师和同学集体遗忘的群体。那时我忽然产生了一种想法,何不让他们做起来试试?
午睡间,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动员,我说:“由于我们班目前成绩排名进年级前十的同学有两位,排在年级十一名至二十五名大多是我们班的同学。由于学校学生会成员已经确定,大多数同学一直没有得到展示自己管理才能的机会。这无论对于上述同学还是班级,都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所以,我们班集实行学习小组管理制,同学们抓阄确定一个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可以推荐。确定一个工作目标,一周一个时间单位,达成目标的奖励,达不成目标的惩罚。奖励和处罚都参照班级公约进行加分和减分。”
放学后,7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和成员就以确定了。自从班级学习小组实行以来,班集体生活、学习、卫生等方面效果呈现显著。通过学习小组管理的方式,大批的中等生尝到了管理的甘苦,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班级各项活动走在了全校前列,在校园文体艺术节中也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处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确实如此,有时候惩罚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必要的,不能偏爱某个学生而纵容他,这样会让其他学生感到不公平,产生逆反心理。如在班级卫生方面,不管制定了多么严密的值日条例,总会有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缘故做不到合格,如果是用言语沟通或是提醒、批评也难以解决的,那么只有通过一些惩罚手段才能把班规落到实处,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惩罚一定要注意策略,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承受力,适时、适度、适机地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避免因惩罚产生对立和怨恨情绪,起反效果。
二、建构班级管理网络平台
现在的中学生成长在网络时代,他们通过抖音APP拓展了见识,对班主任班级管理挑剔多、要求高。所以班主任要学会适应网络时代学生的需要,尝试把网络对学生的巨大诱惑变成对学生教育的积极推动。班上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拥有自己的QQ号,用QQ上网聊天、谈恋爱成了当前学生的交际途径和释放情绪的常用手段。
在疫情期间,我加入了班级学生QQ群,在群课堂平台上给学生讲课,这赢得了学生的感动。此后,有学生在晚上找我聊天,有时候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QQ成了学生和我情感交流的桥梁。
三 、给家长送“礼”
我们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在两节上课期间违法课堂纪律被上课的老师点名提醒,我在教室外面巡课,刚好都看到了,课间我找他单独谈话提醒,并约定了未改正的处罚,之后在我的课上又出现了相同的问题。于是,他接受了处罚。当天放学,该学生的父亲来校接孩子放学,看到孩子接受了处罚,冲到办公室来质问我,得知该家长的来因,我耐心地向该家长陈述了事情的原委,但该家长还是气冲冲的。由于天色较晚了,该家长就带着孩子回去了。我紧接着就和该学生的妈妈电话联系,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并替其丈夫的态度向我表示歉意。
我想:表现出的问题,大都是家庭问题的折射,教育学生,必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为此,我尝试给家长送一些“礼”。如家长会之前,我和学生们一起细心打扫教室,布置学生的作品展示墙,让学生把自己的个人物品分类整理、摆放好,等待家长的检阅,在家长们到场后,播放学生成长的精彩瞬间,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让许多在外打工的家长热泪盈眶;在父亲节前,让学生提前给父亲准备好礼物。学生不同,给父亲的礼物也不同;在班级群里及时把学生在校的照片分享到家长群等等。
参考文献:
【1】常生龙,2015,10:《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张万祥,2017:《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第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雷雳,马晓辉,2015.12:《中学生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4】孙孔懿,2018.7:《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蔡汀,王义高,祖晶,2001:《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4卷,教育科学出版社。
【6】史金霞,2012:《重建师生关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