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是对人生的规划与管理,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买房、买车、社保、保险、结婚育儿、孩子教育、职场、个人深造、医疗、养老等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一而足。人生的道路前方,还有这么多悬而未决的事情在等着我们,每件事都是人生中的大事,每件事都不大好办,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社会现实,残酷且真实。
有人说,“想那么多干嘛,想那么多太累了,活在当下多好,每天按部就班的过日子也不错啊,现在考虑这么多,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啊”。这种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一个人每天优哉游哉地过日子的时候,这个人不一定没心没肺,但肯定是目光短浅。
当发现自己在信用卡债务中,越陷越深而难以自拔时,却发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当工作几年之后或者工作突遭变动,却发现存款不足以支撑一个月的正常生活;发现问题想老夫聊发少年狂以发愤图强时,却发现早已没有当年的时间与精力;当突发意外或者不幸一场重病就足以掏空人生时,却发现自己身上没有一份保险.........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些事每个人都知道,但不见得每个人都懂,都明白背后代表的意义。现代社会,一些人日子过得焦虑迷茫,一些人日子过得从容不迫。两者的差距便是规划二字。没有规划的人走一步看一步,临近问题的时候,发现自己毫无还手之力,这样的生活怎么会不焦虑,怎么会不迷茫;有规划的人未雨绸缪,问题来的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早已做好了各方面的防备与保障,日子自然过得是从容不迫,有声有色。
表象的光鲜华丽是纸糊的,实际上不堪一击;内心的胸有成竹才是坚实的,最终会静水流深。毫无疑问,我们都想成为后者,做生活的主人,而非为生计忙碌奔波。理财是对人生的规划与管理,拥有一份适合自己的理财规划,会让我们在面对生活时,多一分从容与淡定,少一分焦虑与迷茫。
理财规划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成的。需要客观地分析自身状况,而后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理财规划,并在随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与反思,以调整规划中不当之处。理财规划分三步走:
全面了解个人或家庭财务状况
结合实际情况,设定理财目标
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与保险配置
1、全面了解自身财务状况
在进行理财规划之前,我们必须对自身的资产负债状况,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合理的调动资源以及安排资源,使资产管理获得最优效果。
为了更加方便科学地,统计个人资产以及负债情况,利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统计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本表引用自简七理财-理财说明书.xls,略有改动
如上所示的个人资产负债表,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形式相同,左侧为资产,右侧为负债以及净值。该表对日常生活中我们普通人,所可能涉及的各种资产以及负债项目进行了汇总,对各项项目数据录入之后,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个人资产状况。
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填写一次个人资产负债表,以了解自身财务状况,发现问题后可以对理财计划做出及时调整。
2、结合实际情况设定理财目标
理财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之后,才有前进的动力与方向。初入职场、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等等,人生不同阶段的理财目标是不同的,因此理财目标的设定需要与自身所处的人生阶段相结合,制定合适的目标,并且以年限+金额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预计三年后结婚,需要买房,因此三年后要准备60万的首付;一年以后打算参加某培训课程,以提升个人能力,因此一年后要准备5万的学习费用与生活费用。
理财目标的设定,可以参考简七理财《好好赚钱》一书中提到的,回答问题的方式以及SMART原则,这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制订目标。
3、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与保险配置
我们都听说过“钱生钱”这个说法,也可能听闻“金钱永不眠(Money Never Sleep)”,这种激动人心的标志性语言。实际上,这也是理财在金钱层面的本质。金钱是流动的,钱找钱的速度要胜过人找钱的速度,这便是我们为什么要管理我们的财富,目的是使其进入资本市场 ,真正的流动起来,发挥钱生钱的效用,从而实现钱为我们服务。
当你把所有的资金,都放在余额宝或者银行存折里的时候,你的钱就没有为你服务,它们在睡大觉,它们被禁锢了起来,与市场上的种种机会失之交臂。因为它们的主人,你只是一心在攒钱,却没有反过来想过,如何更高效地让钱为你工作。
话说回来,这些钱真的没有在工作吗?当然不是,这些钱,在很辛勤地工作,很辛勤地为别人工作。人们把钱存到银行,银行把这些钱贷款贷出去,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利息差,就是银行的利润。人多了,钱也就多了,你看看国有四大行,每年几千亿的利润;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发展到现在,7亿人参与,总规模4万亿。虽然目前大多数的货币基金,管理费低于0.33%,托管费低于0.1%,但4万亿的规模,扳着手指头算一算,蛋糕还是很丰盛的。所以,金钱永不眠,你的钱,只是没有为你服务。
我们不仅要让钱为我们服务,还要让钱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因此,资产配置必不可少。MBA智库百科中对资产配置的介绍是这样的,“资产配置,是指根据投资者的自身情况和投资目标,将投资分配在不同种类的资产上,如股票、债券、黄金、房地产、实业、现金等等。在保持风险最低的情况下,获得理想回报”。简而言之,资产配置就是分配资金,并投向不同类别的资产,合理配置资金,以实现理财目标。
上图是我规划的一个资产配置方案,站在的角度是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作为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大部人是没有什么积蓄的,每个月的工资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将资产配置替换为收入配置更为贴切。
将收入分为三部分:储蓄,消费和保险。消费和储蓄很好理解,衣食住行都是消费,结余的资金存起来成为储蓄部分。保险,大部分人可能一时半会想不明白为什么要买保险。实际上,如何配置保险,是一个很值得花时间研究的事情,一时半会讲不完,本小节里先跳过,后期再对保险这个话题深入讨论。因此,本小节主要讨论储蓄和消费。
消费
消费多了储蓄就会少,消费少了储蓄就会多,因此消费是最具可调节性的部分。个人对于消费持有的态度是,不能多花钱,不能不花钱。多花钱,花多了就会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不花钱,意味着在生活水平上刻意为难自己,两者都是不可取的。
消费要达到的目标是科学理性地消费,科学意味着各项消费内容结构占比合理,理性意味着考虑消费的客观价值,而不被主观情绪所影响。
理性消费
要做到理性消费,需要在消费之前问自己几个问题,就像哲学的三大问题那样,“这次消费本质上是什么,精神消费还是物质消费?”、“这次消费带给我的意义是什么?”、“是否真正有必要进行这次消费?”“这次消费带给我的意义是长久的还是一时的?”
以我个人为例,我之前对买机械键盘的人们很不理解,同样是键盘,干嘛非得买那么贵的,不管是打字还是打游戏,便宜一些的还不是照样用。但是用了舍友的机械键盘一段时间之后,我改变了我的想法。
我不打游戏,键盘完全是用来打字。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用机械键盘打字真的很爽,和普通键盘感觉迥乎不同,这种感觉极大地提升了打字的快感,打字不再是一件枯燥的工作,变成了一个令人享受的过程。毕业论文2万余字,有60%左右的内容是用机械键盘敲上去的,写论文成了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在我的态度没有转变之前,机械键盘是物质消费,所以普通键盘和机械键盘相比,我认为机械键盘是“奢侈品”,没有必要进行如此高额的物质消费,花那么多钱买机械价盘没有意义,甚至是一种浪费;态度转变之后,机械键盘成为精神消费,极大地提升了过程中的沉浸感与享受程度,进而促使我更加投入,这种促进作用是长久的,正向的。此时,机械键盘就成了一件很有价值的物品,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价值。
如果你衣服多的穿不过来,或者一件衣服买了之后,就扔到了角落里,再翻出来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为什么要买这件衣服。那你就要在消费之前,多问自己几个问题,然后冷静客观地思考,避免冲动消费。
科学消费
科学消费意味着,按照预定规划消费并且消费结构合理。一笔工资6000元发下来,按规划50%-3000元用于储蓄,30%-1800元用于消费,20%用于应急资金留存。但是到了月底一算,1800元没打住,早就花超了。再一仔细看看,有的东西没有必要消费那么多,例如没有必要每天一杯咖啡,应该多坐公交车而没有必要经常打车等等。这样一来,不仅超出预算,而且消费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人会在月底知道,这个月有没有超出预算,但是不知道的是,消费结构是否合理,即不知道钱花到哪里去了。不知道钱花到哪里去了,就没有办法改进和优化消费结构,也就达不到减少不必要开支的目的。
为此,需要用一种传统而现代的方法,来监督我们的消费->记账,说它传统是因为古已有之,说它现代是因为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记账在手机就可以完成。手机端App如网易有钱,随手记,挖财,Timi记账等,各有色特,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就好。
通过记账,我们才能弄清自己的收支情况、消费习惯、资产负债状况,然后才有可能做出预算调整现状,再然后才能结合资产负债状况,调整自己的投资计划,并且记账本身还会记录投资回报情况。记账的好处多多,那如何科学高效地记账呢,好规划专刊的《小白理财课》一书可以为我们指点迷津。
记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简单是因为随手一记,难是因为需要长期坚持。记账,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和自我督促,所以时间长了,很多人坚持不下来。
短时间的记账是没有意义的,一般3-6个月的记账,才可以让你更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养成更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把记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坚持下来就成功了一半。
储蓄
储蓄,是收入分配中的一个重要流向,是大部人第一桶金的来源。在储蓄环节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叫做“先支付给自己”。每个月工资发下来,你忙着还花呗还信用卡、忙着买这买那,一个月下来剩不下什么钱,是理所当然的。因为钱一到手,你就忙着支付给别人,最后才是给自己的,这当然不会剩下多少。
与此相反的方式是先支付给自己 ,工资到手,先拿出一定比例的钱储蓄,剩下的钱用于支出,并且除非特殊情况,储蓄的钱不能动,防止消费的魔爪伸向储蓄。把储蓄部分存成定期,是一个将过度消费心理,扼杀在摇篮的明智做法,典型方法如十二存单法。
先支付给别人像是寒号鸟,一直在暗示自己还有钱,少花点肯定会剩下的,最终结果是寒号鸟被冻死了,像寒号鸟的你也没存下什么钱;先支付给自己则是破釜沉舟,断了后路,才会克制自己,科学合理地消费。因此,先支付给自己,是一种更为明智的理财手段,也是一种更为明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PS:储蓄后边还有三个子分支,但鉴于本文字数已经较多,为不影响阅读体验,在后期系列文章中再行阐述。)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就相当于,“你不吃饭就会饿死”。有道理,但无意义,因为它只会引起焦虑,却毫无建设性意见。
理财第一步,规划来相助。即将步入职场的你,问一问自己,展望未来三年五年内,做好规划了吗?
终有一日,我们的日积月累,会成为他人眼中的望尘莫及。
——植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