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散文
053秦末风云之起义大军分兵进发

053秦末风云之起义大军分兵进发

作者: 清净无量 | 来源:发表于2023-08-10 06:25 被阅读0次

上一篇讲到,陈胜高调称王,国号由“大楚”改为“张楚”,当时有两个人劝谏,这两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张耳和陈馀。

张耳、陈馀

《资治通鉴》原文:初,大梁人张耳、陈馀相与为刎颈交。秦灭魏,闻二人魏之名士,重赏购求之。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

张耳和陈馀都是魏国首都大梁人,也就是今天的开封人。两个人关系非常好,非常好是多好呢?原文叫做“刎颈交”,意思就像是《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结义时发的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刎颈交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先死了,另一个人做不到苟且偷生,马上就得跟着抹脖子了结,关系就是这么好。(先剧透一下,就是这么一对“刎颈交”,后来也反目成仇,走向决裂,最后到了非要置对方于死地的地步,那是后话。)

当年,秦始皇灭了魏国,听闻二人是魏国的名士,出重金悬赏二人。我们前文讲过,大秦帝国横扫六国的军事实力谁都不敢小觑,但是秦国的刑侦技术真的不敢恭维,大规模的搜捕行动从来没有一次成功的,这次也不例外,张耳和陈馀改名换姓,跑到陈县,竟然还找了一个“里监门”的体制内的工作。我们在第007篇《刺客聂政》中讲过,“里”是一个基层的行政单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社区,当时应该是一个封闭的区域,有大门,守门的就叫“里监门”,这是一个基层的工作人员,虽然收入不高,但是糊口足矣。

性格各异

《资治通鉴》原文:里吏尝以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馀谢之。

我们通过一个小故事就能看出张耳和陈馀两个人的性格各异。有一次,陈馀的一个上级官吏找到他一个过错,然后就要鞭打陈馀以示惩戒,陈馀可受不了这气,于是就准备反抗。旁边的张耳偷偷踢了陈馀一脚,示意他不要冲动,接受鞭打。陈馀忍气吞声,低头受刑。官吏走后,张耳把陈馀叫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好好数落了他一顿,说:“我以前是咋跟你说的,你今天为了这一点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这里吗?”陈馀说,我知道错了。通过这一件事,我们就能看出来,张耳城府深,陈馀易冲动。

劝缓称王

交代完了张耳和陈馀的出身,我们回到陈胜刚刚占领的陈县。张耳和陈馀本来在这里就是隐居蛰伏,终究是为了等待机会重出江湖的,现在陈胜在大泽乡揭竿起义,今天又攻下陈县,对于两个豪杰隐士无疑是天赐良机,怎能放过。于是二人以真实身份求见陈胜。张耳和陈馀原本在江湖中的名气就很大,陈胜听到两位的名号自然喜出望外。这时正值陈县豪杰父老请陈胜称王之际,陈胜正好咨询一下二位的高见。

陈胜大概最想听到的是这两位大神和其他豪杰父老一样,先是对自己歌功颂德大肆夸奖一通,然后再强烈建议自己称王,自己推脱一番后,实在拗不过大家的竭力劝谏,最后只能顺应民意,勉为其难登上王位。但是,张耳和陈馀的意见却与豪杰父老们大相径庭。

战略构想

《资治通鉴》原文: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

两位名士对陈胜说:“暴秦无道,灭掉六国,对百姓更是横征暴敛。将军您不惜万死为天下除暴。这才是天下人追随您,拥护您的原因。今天您刚刚占领了陈县就马上称王,天下人就会认为您是为了自己利益起义抗秦的,这样会大大影响您的号召力的。希望将军您先不要称王,马上引兵向西,兵锋直指咸阳,同时寻访六国后人,让他们各自复国去对抗秦国。秦国的敌人就会越来越多,兵力就会分散变弱,而您的盟友也会越来越多,您的实力自然就会更强。这样一来,仗不用打就能赢,各大县城不用强攻,就能诛灭暴秦,天下诸侯向您臣服。其他六国亡而复得,一定对您感恩戴德,如此,帝业可成。

张耳陈馀对当下的分析合情合理,为陈胜设计的战略构想相当高明,两人政治见解能甩开陈胜好几条街。但是,“王”这个头衔对陈胜的诱惑实在无法抵挡。

《资治通鉴》原文: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分兵攻赵

张耳陈馀慷慨激昂地为陈胜做了政治分析和战略规划,没想到陈胜却完全没有听进去。如果是在战国时代,张耳、陈馀和陈胜一定会一拍两散,两位名士另寻明主也就是了。但是,现在两位隐士可能是蛰伏得太久了,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机会也不想轻易放弃。于是,退而求其次的第二套方案马上呈报给陈胜。

陈馀向陈胜说:“您的主要军事目标是向西进入函谷关,攻打咸阳。那么,黄河以北就无暇顾及了,我当年游历过赵国,对那里相当熟悉,请您给我们一支军队向北去攻取赵国故地。”陈胜批准了这个方案,分出3000兵力。但是并没有让陈馀统兵,甚至连二把手都没有给他俩。《史记》的记载是陈县本地人武臣统兵,副将为邵骚,之后才是张耳、陈馀分别为左右校尉。

鼠窃狗偷

《资治通鉴》原文: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谒者使从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怒,下之吏。后使者至,上问之,对曰:“群盗鼠窃狗偷,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也。”上悦。

这时候,各郡县杀长官响应陈胜起义反秦的事件层出不穷。使者回到咸阳向胡亥汇报,没想到秦二世大怒,不是对当下的时局大怒,而是对使者大怒,直接将使者投入大狱。以后,再有使者回到咸阳,皇帝问使者天下的情况,使者皆回答:“确实有一些鼠窃狗偷的小贼小盗,不过都被地方清剿干净了,不用担忧。”皇帝听后非常高兴。因为秦二世的讳疾忌医,导致秦国并没有做出任何应对,没有调动南北两大主力兵团进行战略部署。但是,在陈县,陈胜却集结了五路大军向不同方向分兵进发。

五路大军

第一路,以吴广为假王,大概相当于总司令,带领一路人马向西进攻荥阳。

第二路,就是前文提到的以武臣为主将,邵骚为副将,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的3000兵力北上攻赵。

第三路,汝阴人邓宗带兵南下攻打楚国故地九江郡。这时候,楚地千人以上的起义军已经数不胜数,已成燎原之势。

第四路,魏人周市(fú)带兵向北,夺取魏国故地。

第五路,主帅周文,目标咸阳。周文是陈县的贤人,精通兵法,陈胜听说了他的名声,请他为将,带兵直击咸阳。

除了这五路大军外,其实还有一路是宋留率领的大军去平定南阳,《资治通鉴》在此并未提及,但是后文会有戏份,我们暂且按下不表,待到陈胜殒命之时会再次出场。

孰强孰弱

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一下秦二世胡亥和楚王陈胜之间的强弱对比。

胡亥的两大主力兵团一南一北,不仅鞭长莫及,而且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军事调动来回防平叛,甚至这两大兵团很可能都不知道秦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楚王陈胜周密部署了六路大军分兵进发。这么一看,好像胜败已定,大秦帝国即将灭亡。但是,故事的发展不会这么简单。在这一场生死对决中,双方都在上演着戏剧性的反转,首先陈胜这边生出嫌隙,更是上演了一出乌龙事件。而秦国在生死攸关之际,出现了一位力挽狂澜的超级大咖,这位超级大咖是谁呢?他又是如何上演惊天大逆转的呢?我们下一篇再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53秦末风云之起义大军分兵进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ma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