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四

作者: 妳七舅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11:12 被阅读0次

    女娲费了不少时日教少女说话。

    除了不用抱在怀里喂奶换尿布,就和保姆没什么两样。

    她还给泥人少女起了名字——梓萱。

    这名字令人摸不着头脑。

    当时甚至连文字也没有,女娲是怎么知道这么复杂的名字的。

    我可以解释,这只是用作一般性指代。

    一般的指代某人,总会说甲怎样,乙怎样。

    如果我写泥人少女甲未免有些不伦不类的味道。

    这混合了天津泥人张和扶桑机甲少女的命名风格并不适合之前写出的文字。

    在我生活的年代,新出生的女孩多以梓萱或者其他同音的词汇命名。

    因为年代久远,也没有明确的文献说明女娲第一个造出的泥人姓甚名谁,以梓萱作为一般指代确实没有问题。

    倘若日后造出了更多的人,我还可以称其为紫萱,紫轩,子萱等等。

    梓萱们一出生,就妈妈、妈妈的喊个不停,这激发了女娲进一步造人的热情。

    当然除去带孩子的折磨。

    女娲在对造人彻底失去兴趣之前,终究捏出了不少梓萱们。

    她们在女娲的照料下,茁壮地成长。

    女娲喜欢给各种事物取名字。

    在她造人之前的那段时间里,每次遇到没有见过的东西,都会给她们命名。

    那时候还没有出现文字,所以女娲只是口头上命名。

    江河湖海,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花鸟鱼虫。

    据现在的语言学家们说,中文的语音从古至今变化非常大,在诗经的时代,人们说话还会大量保留着大舌音。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大舌音,这也很正常,因为就我所知,一部分人成年之后怎么也学不会这种拗口的发音。

    抽象点说,就是意大利语那种连续颤舌的声音。

    好比小孩子相互嫌弃时吐舌头的动作,只不过没有把舌头放在嘴巴外面,而是里面。

    还有一种发音方式叫做小舌音,这种发音就好比吐痰清嗓子。

    因为无法考证当时的发音,我们不妨假设那时候的女娲精通各种声音,从动物的叫声中学习成长。

    我们可以说女娲当时精通吐舌头,吐痰,是个典型的野蛮人。

    但是现在,我们的语言里没有这两种发音,而别的语言里有,这又间接说明了中文的文明和先进。

    现在我能想象,女娲越过溪流,走进森林。

    女娲兴奋地看着许许多多没见过的动物——树梢上,灌木丛里。

    并且朝他们吐舌头,吐痰。

    那些动物也用各种叫声回应。

    女娲很满足,她觉得动物们听懂了自己对它们的称呼。

    女娲在造人之后就把她之前的命名全部教给了梓萱们。

    现在的情形又是,女娲带领梓萱们到森林中,女娲走在前面,指着一只猴子吐了舌头,梓萱们也点点头,朝着猴子吐了舌头。

    那只猴子也不甘示弱,咿咿呀呀叫来同伴,一起向女娲和梓萱们吐舌头。

    一群少女和一群猴子,就能这么相互吐一上午的舌头。

    等到梓萱们长大了些,想着要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

    她们的体能并不像女娲那样,她们走的不快,也不想走。

    为了遮风避雨,梓萱们在女娲造人的河边盖起了木屋;为了获得食物,梓萱们又发明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工具,切割,去皮,粉碎,功能齐全。

    梓萱们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学会了女娲教给她们的所有。

    因为这些梓萱们比起女娲平时接触的动物要聪明的多,甚至在某些方面的聪明连女娲也没有想到,这让女娲很有成就感,女娲决定要造更多的人。

    梓萱们也各司其职,为女娲采集食物,收集黏土,甚至还盖起了一间大木屋,比任何一个梓萱住的都要大。

    她们称,这是孝敬妈妈的礼物。

    女娲的房间里总是堆满了各种礼物。

    按照女娲的造人速度,每年只能造五十四个,那么梓萱们的数量将按照正比例曲线稳步上涨。

    不用说七十亿,想要实现五千人口的小目标都需要一百年。

    这还是在假设梓萱们和女娲一样长寿下,做出的估计。

    可是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

    女娲也发现虽然自己一直没有什么变化,而最初出世的梓萱们一天天衰老下去,成了老梓萱。

    原本挺拔的圆滚滚,如同破了的热水袋,变成了沉甸甸;黑漆漆也逐渐变成白花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女娲·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mx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