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南京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座悲情的城市,虽有龙盘虎踞帝王之气势,"六朝古都","十国都会"之称,却终是"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望,“槛外长江空自流";这里有着革命的崛起,也发生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性血案。
我们来到夫子庙有一种上海城隍庙的感觉,一走过夫子庙的牌坊,扑面而来的就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虽然拥挤,但是也颇为热闹,有点过年的氛围。夫子庙、瞻园、江南贡院和秦淮河是在一起的几个景点。
走过古秦淮街就看到秦淮河了,河边就有游船售票处。一开始我们都没有发现排队上船的队伍在哪里,买完票一找才发现队伍其实是排在码头边的河岸上,需要顺着售票处旁的楼梯走下去才能看到。这个设计真是巧妙,因为买票的时候预见不到队伍有多长,等买好票,即使发现队伍再长也没办法了。排队人挺多,但是船也多,所以排了一会儿就上船了。我们游完感觉如果不是很执着地一定要看到所有的夜灯(其实彩灯不是很多。),可以买日票,这样不用排很长时间的队伍,性价比挺高的。秦淮河游船个人也很喜欢。不仅能领略到秦淮河的美景,经过各个景点时船上的广播还会播放相应的景点说明、一些典故以及轶事趣闻。就这样,船在河上轻轻摇曳,穿过长街小巷,微风拂面。听着秦淮八艳、文人骚客流传至今的故事,也颇有意境。十里秦淮河的故事说来也十分有趣,听说在古时候秦淮河上有一座君子桥,一边是流光飞舞的烟花之地,一边是尊师重教的夫子庙。一边是歌姬轻罗曼舞忘记了年年岁岁,一边是书生埋头苦读牢记着科举之日。"君子不过桥,过桥非君子",河这边的人都墨守成规。
一大早就赶往中山陵,来这里主要是瞻仰孙中山以及铭记这段历史,道两旁是南京的市树雪松,孙中山生前最爱的树。从碑亭到祭堂,共有石阶339级,没有讲解的话真的就是一直爬台阶,我们专门租了一个电子自助导游,效果却很不好,只好沿路蹭着导游。
但是爬上去后视野非常好,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 ,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
我们逛过美龄宫后从中山陵下来,又去了南京总统府。总统府很有趣,漫步其中仿佛时光穿越一般。沿着总统府的中心轴步步深入,从一进门洪秀全的金銮殿,再到位于之后蒋介石的总统办公室,再到位于西线的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历史就在这围墙内演变、更迭、沉淀。一座总统府,萦绕着多少皇帝梦。洪秀全的龙椅和大殿虽不及故宫,但也是金碧辉煌。蒋介石的办公室位于办公楼的二层,依我看来,也是占据了整幢楼光线最好,窗景最怡人的那一间。唯有孙中山的办公室,简朴却井井有条,办公室正对大门显得光明磊落。这些历史中的风云人物,孰功孰过自有后人定夺,但在我看来比起"俯首称臣",一句"天下为公"的气魄和情怀更让人敬重。
看到当时国民政府的办公室,不知道怎么就有一种在看谍战片的感觉!
儿时学过雨花石这篇课文后,我便开始对雨花石产生了崇敬 之情——它们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它们象征着和平;雨花石是神圣的革命之石。想起南京就会想起雨花石,所以我们到雨花台烈士陵园瞻仰了一下革命先烈。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了。
没有去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我实在不想在这个阳光无限好的假期再去受此一虐,那种悲愤、哀凉、血腥是痛在骨子里,凉在血液里的。
听说秋冬时南京处处盛开着妖艳的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在此生无法触及的彼岸,卸下所有记忆,以黄泉为花。我发现所有与彼岸花有关的故事都是凄艳绝美的,这果然与金陵城的气质吻合。
短短两天时间,旅程接近尾声了。走过的每一段路,品过的每一个味道,赏过的每一处景,见过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些城市的明信片,带给我全方位的感触。纵然时光总是匆匆,经历的美好还是会留下记忆。那些未曾尝试的新鲜的事物也会激起我对下一次旅行的期待,因为这对我们来说旅行就是一场永远没有尽头的美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