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似乎注定了要过一种在路上的生活。我有着不安分的灵魂,总想四处游荡。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呼唤,总是把我带向不可知的远方。即使坐在房间里,我也希望有一扇能够让我眺望地平线的窗户。
走在路上,也许这就是人生。
大部分人都是视觉性动物,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而所谓的美好,则是由一切的不美好相对而言。就像冬天被寒气侵袭的久了,就格外的渴望暖阳,被生活糜烂着,就越想要突破。许是在长春实在冷惯了,初到南京,绿色、阳光可以让我一瞬间忘掉周身的疲惫。我喜欢绿色,充满希望的颜色。
俗色
金陵古形胜,晚望思迢遥,白日馀孤塔,青山见六朝。同是江南名城,和苏州不同的是,南京这座城市多了几分硬气。苏州之美是曲婉美,金陵则是刚直美;苏州多了几分秀丽,金陵则充斥着几分胭脂气和霸气。漫步在秦淮河畔,绚烂的灯火和涌动的人流,好像并不能将那些掩埋在历史中的风尘味掩盖掉。这里曾经汇集了上流社会的精英和青楼酒馆的纵情,商女不知亡国恨,此恨无关风与月。秦淮河的女人,她放纵、高贵、精致又免不了世俗,只有亲眼目睹这座城,你才能与过去的记忆做个简短的对白。我来过,也许,我走过的某一块青砖上也曾有几千年前孔老夫子踩踏过的痕迹,有唐寅泼墨的画面,土地里渗透着先人的气息,时间恰恰就是这么契合起来了,它毫无预兆但足以拨动你心弦。
一月的南京,有一点小冷,但不至于成为我浪的阻碍,有些许轻风为伴,独自漫步于金陵古巷,我一个人也不认识,但足以自娱,这满城灯火似是一场盛世烟华,一个人自有一个人的盛宴。
南京,南京!气魄
一层又一层堆砌的石阶,像是辛亥革命的艰辛漫长之路。两旁是高大青葱的枫杨树,傲然挺立。时值腊月,这里依然人群攒动,由牌坊步石级而上,是庄严的祭堂,祭堂上有三道拱门,横额上写着“民族、民权、民生”,门楣中央是中山先生手书的“浩然正气”四个字,祭堂里是由汉白玉雕成的中山先生像,先生身着长马褂正襟危坐,两眼端直,头顶是青天白日旗图样,身后便是墓室,又一座汉白玉卧像,卧像底下紫铜棺内,安详的躺着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整个中山陵简朴庄严,融中国特色与西方建筑精神为一体,体现着这位伟人的气质。孙中山是喜欢南京的,南京临时政府在这里,辛亥革命在这里,他的心血也在这里,他死在北平,却不留恋北平,魂归金陵,愿向国民乞紫金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是他最后的选择。南京,何以如此,让中山先生选择了你,让朱元璋也选择了你,让板桥游走在画中,让梦得定格在诗中,这座经得起岁月打捞的古都,信手拈来,都是沉甸甸的故事、独特的文化吐呐关系。
南京,南京!伤痕
这里是梦的天堂,亦是地狱的胶囊。14号清晨乘地铁出发,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
被活埋的丈夫永不再生,
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的妻,
苍天啊……
这是入馆处映入我眼帘的几句话,这几句话其实是刻在一尊雕塑的底座上,是什么雕塑呢?一位绝望的母亲手里拖着死去的孩子……
漫步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气氛是灰色的,眼前一切的景象让人觉得真实又惊悚,你仿佛回到八十年前那个血淋淋的场面,却又在顷刻间清醒,这是历史,真实存在的历史。
在这座纪念馆里暗色的银屏上,遇难者的名字从地面上一个个逝去,升上天空,化作星辰,那么亮那么闪。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资料,见证着那段屈辱的民族史,文字、器物、录像、白骨,与外界的繁华格格不入,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脚步沉重,表情凝重,心情,大概是那种无法言说的苦楚,谁也不说话,旁边高科技还原出的破落的居民区内还是战火纷飞,枪炮声不绝如缕,这枪弹,仿佛是从自己身躯中穿透过去的,好几次,我没忍住眼泪。
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万人坑,这是日本对南京同胞进行集体掩埋的一种残忍方式,坑内白骨层层堆积,骨状扭曲,孩童的遗骸更是随处可见,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目睹人类的遗骸,数目却如此巨大,屠杀的理由竟只是为了满足日本帝国主义野蛮掠夺的狼子野心。如果记忆能像雨一样可以被冲刷掉就好了,可是不能,岁月将它淘洗出来,越发清晰。
走出纪念馆,有留言册,我随手翻开一页,在上面写下:字字血泪史,声声民族痛,而今携手祈愿,只求世世和平,代代昌荣。
南京,绝对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城市,她的美貌与痛苦并存,使你在瞻仰她美貌的同时又不得不缅怀并心痛于她所承受的苦难,就像是一个刚刚分娩完的母亲,苦难中孕育了新生。今天的南京,已然奋发有为,处处充满了生命力,她知道她的使命,绝不让历史重演。
南京,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