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期的求学生涯中,有半学期的经历记忆深刻,那就是借宿亲戚家的经历。
1987年,小弟出生的那一年,家里发生了好几件大事。先是房子后面山体滑坡,房子被挤压得快倒了;同一天晚上,稻田里养的几千斤鱼全部跑了;紧接着爸爸的木材生意遭遇骗子,几万块钱的木材款至今没有要回来。(八几年的几万元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发生这么多的事情,家里的经济出现危机。记得那年收玉米的时候,家里连续吃了半个月的玉米。煮玉米、烤玉米、炒玉米、蒸玉米粑、做玉米圆。当时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新学期到来,家里是真的拿不出学费了。爸爸七拼八凑,才把我和大弟的学费凑齐,但20块钱半年的住宿费,真的拿不出来了。但爸爸想到一个办法,让我借宿亲戚家。
亲戚家离学校很近,只有3分钟的路程。家里住着一对老年夫妇,是爸爸徒弟的父母,我叫他们爷爷奶奶。他俩老住一楼,我住他们家的二楼。
借宿与在学校的寄宿不同,学校寄宿,由学校统一管理,统一蒸饭、烧热水,到点就上早晚自习、到点吃饭、睡觉等,是有人管的状态。但借住,需要自己做饭、炒菜、捡柴、烧火,14岁的我,做这些事情有些困难,也有些费时间。
天晴的天,放学后我会上山捡一捆干柴回来。然后自己烧火做饭,很多时候煮出来的饭是夹生的,那半年吃了好多夹生的饭。偶尔下雨天,爷爷奶奶不下地干活,在家做好吃的,会叫我和他们一起吃,改善我的伙食。
冬天渐渐冷了,我还是盖着秋天开学时带来的薄被子。很多个清晨,我都是被冷醒的,那种被冷醒后,心头浮上的艰苦感,到现在都记得,那是记忆里最早的辛酸。
现在回想:我想不明白,那时候为什么不回家和妈妈说,要换一个厚点的被子,是家里没有多的被子,还是我根本就没想到,冷了要换个厚被子?十几岁的人了,是有多糊涂。
那短短的半年借宿时光,我有了很多的体验:一个人捡柴走遍了周围大大小小的山;自己烧火煮饭被烟熏得泪流满面;半夜或凌晨被冻酸的艰苦感觉;还有隐隐的寄人蓠下感。
回想那年的事,我发现自己后来缺一个感谢,在别人家打扰了半年,过年至少该去拜个年表示感谢,但我好像后来再没有去过那个爷爷奶奶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