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读书分享会我是半个聆听者。之所以说是半个,因为分享者是我的先生,所以我也全程参与他准备的过程。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变化。
上次分享《小狗钱钱》的时候,他的态度是:我只要讲其中一些方面就好了,没必要整本书都讲下来。带着这种想法,他并没有把想要分享的那些内容放入全书进行理解,在分享时只对这些部分做了简单的朗读,甚至一些我个人觉得非常精华的要点都被他草草略过。分享的效果非常有限。
这次分享之前,他前前后后把书看了三遍,仍然觉得无法开始PPT的编辑。我在一旁偷着乐:要知道他这种紧张的状态,我已经很久没见到过了!在PPT的准备中,他曾数次向我求助,但都被我残忍滴拒绝了。毕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本书的逻辑未必就是他的。而且,这可是他修炼薄弱环节的好机会,我可不想剥夺,哈哈哈哈!看他那么忐忑,我让他在分享之前先在我面前预讲了一遍。听了那一遍预讲,我就知道这次分享的效果一定会比上次好太多,分享结束后大家的反应也说明了一切。撇开其他因素不说,用心与否真的是有天壤之别的。
老公,加油!我看到了越来越好的你!
真正的感悟从这才开始……
这本书用咨询的方式写了一位公司高管利用学习者思维改变自己的提问方式,进而改变了他事业上和生活上的困境。在我看来,书中有两个小人,一个叫学习者,一个叫评判者。我非常熟悉他们俩,他们就是每天在我脑海里打架的那两只。
评判者小人常常质问我:“你为何如此失败?为什么赚不到买套房子的钱?为什么同个学校毕业的同学都怎样怎样了,你还是这样?”一旦那个小人开始问我这样的问题,我就感觉整个人生都是灰暗的,和书中描写的一样,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而学习者小人像一个循循善诱的朋友,总是微笑着问我:“发生了什么?你能学到什么?你有哪些选择?现在最应该做什么?”这些问题在我最崩溃的时候总是能给我一线希望,拨开迷雾发现前进的方向,有时即使艰难却仍然一步一步靠近目标。
很可惜,评判者小人可能练过跑步,他常常是先出现的那个。所以在很多问题的当下,我常常想要躲进自己虚构的壳里面再也不想出来,常常想让我的眼睛自动忽略掉眼前的真相,顺便编织一个连自己都觉得可笑的借口。直到很久以后,再回想起这些问题,学习者小人才忽然跑出来,陪我客观的分析当时的情况……
作者为了避免学习者小人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行为,他让我们学会自我观察。于是,我尝试从观察者的角度看自己:“你看那个我自己,她今天心情不好,她觉得都是因为孩子一直在吵。嗯,评判者小人又跑出来了吧……实际上学习者小人说根本是因为今天工作没有完成,影响了进度才会烦躁的。这时候应该再去想想工作进度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对着孩子发脾气。”效果果然不错,立刻找到了症结所在。
但是每次遇到事情都这样想确实不容易。这依然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毕竟情绪总是比理智来得快得多。
自我反省:其实这本书呆在我家有一段日子了。我记得曾看过一遍,且看完的时候也觉得醍醐灌顶非常有收获,可是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我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变。再看这本书时,发现评判者依然不时地肆虐在我的脑海里。这时我才又发现,反思是多么的重要。愿我自己能够坚持反思,一定会发生复利效应,获得我想拥有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