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也因为持续读写,并不断反思自己,因此,也获得了快速成长。
从前,我的思维总是局限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当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我就会感到手足无措,我想,还是因为自己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缘故。
为什么自己忽然有这样的感悟?我想原因在于对自我心灵成长的探索。
的确,我是一个很喜欢沉浸在深度思考和联想中的人,想象力也属于比较丰富的类型。而每当我想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喜欢独处或是发呆。其实,我只是脑子里想的问题和当下的实际发生的情况相距较大,所以看上去像是在发呆似的。
总体上而言,我是一个慢性子的人,说话做事都属于慢条斯理的类型。当然,自从当妈之后,我也变得稍微比以前更快了一些,但相较于急性子的人,我还是属于比较慢的。
人的脾性,大体上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是性格大部分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就拿我举个例子。以前的我,是一个十分内向且沉默寡言的人,亲戚朋友们都说我像我的父亲那样,可以一整天都不说话,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似乎在自顾自地生活,也不爱关心别人,但很多时候,连自己都照顾不好。
可是,随着我结婚生子,嫁到了一个急性子的家庭中,我也逐渐变得做事急性了起来。再加上,在原生家庭中,我的父亲一向沉默寡言,不善言辞,我深受其影响,也认为话多无益,沉默是金。但我的婆家人,特别是婆婆,是一个开朗健谈的人,而我因为长期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之下,也逐渐变得话多了起来。我不再像以前那么内向,那么不爱说话了。
如今的我,真的不敢相信,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竟然会如此巨大!
当然了,如今的我,虽然变得话多了起来,人也不那么内向了,但我的脾性,在总体上来说,还是偏慢的,这是基因决定了我的思考方式。毕竟还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而大多数时候,慢性子的人会显得比较内向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思考方式比较深入,喜欢把简单的问题想得复杂,所以得出结论或者做出判断的时候,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但这并不影响内向的慢性子人会成为一个沟通或者能言善辩者,这其实是两码子事。
而这些年,经过我的大量观察发现,内向的人往往更容易成为真正的沟通高手或者真正的人高情商人士。而相反地,往往大部分急性子的人,由于脾性急躁,说话做事就容易得罪人,表面看起来他们雷厉风行,但往往说话的时候,没有经过太多的思考,反应比较直接,所以这就让他们给人一种急躁易怒的感觉,其实,只是因为他们反应比较迅速,很多时候并没有顾及到对方的感受罢了。
而如果慢性子的人,不能理解和明白急性子人的这一特质,生活或者工作中肯定会起不少不必要的矛盾。因为慢性子会想急性子人说话做事太伤人,其实他们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容易得罪人,但这是急性子人的本性。如果作为慢性子的我因此而斤斤计较,那就又会重蹈覆辙。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急性子说话办事急性,效率也高,因此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规划或者做更多的事情。想来,这也是慢性子人应该理解并向他们学习的地方。
尤其在婚姻中,如果伴侣是急性子的人,我们更应该理解包容他们。口直心快是他们的本性,很难改变。而我为了和急性子的伴侣减少矛盾和摩擦,首要的就是不要再因为急性子伴侣或家人的几句重话,或者被暴躁的他们打了或是骂了几句,就觉得他们是咄咄逼人,是强势难相处的类型。而这仅仅是因为他们快人快语惯了,有时候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已,并没有其他的恶意。
大部分慢性子的人,因为说话办事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所以他们要么不说,要么说出来的话都是听上去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话,显得不那么令人难堪或者刺耳,因此,慢性子人总给人一种沉稳大气,温婉贤淑的感觉。
当然了,以上观点,只代表我个人的一点浅显认知。我知道,对于人的脾性和性格做这样的划分,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也不可太把这种人为的划分看得太认真或者太死板。
毕竟,人性是复杂的,有时候慢性的人遇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或人,也会变得很急性,相反,急性的人也会偶尔慢下来好好享受生活和工作的乐趣,而不是做任何事情看起来都显得那么的急躁。
看来你,只要我们了解了对方的脾性,并以一种包容理解的心态看待对方,这两种脾性的人,也是可以互补,可以和平共处的。
周国平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关于婚姻的思考:“在婚姻中的大部分争吵,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为导致争吵的原因,大部分因为脾性不一致所致,但他们的情感却容易在这种无意义的争吵中被消耗殆尽。所以,想要经营好婚姻,就要懂得并理解对方,而不是想着要改变对方。在婚姻中对待另一半的态度,就显尤为重要。
总之,我们可以保持自己一贯的脾性和风格,但对待另一半的态度要好点。
哈,以后在面对另一半的“咄咄逼人”的时候,我就只当是他脾性使然,而心中始终明白:对方是喜欢和爱我的,不然也不会选择和我走进婚姻之中。只要多想想对方是对事不对人,即便任他说两句也无妨。
写到这里,忽然觉得那些看上去强势又咄咄逼人的急性子人,其实心里面也十分温柔善良,他们只不过是看上去凶了一点而已。
今天,说了这么多急慢性之人的相处之道。我还想最后再做一个总结:急性和慢性的人,是天生可以互补的人,且本身也没有优劣和高下之分。
慢性子的人,只要经过刻意练习和表达训练,也可以成为说话的高手。所以,会表达的人,真正高情商的人,不管在急性还是慢性的人中,都有代表人物,其最主要的,还是靠后天的自我教育和刻意练习。
但人的脾性,总体上不会改变,我们更不要期望改变他人,因为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要我们尊重对方和自己不一样的地方,并尽量做到理解包容,同时没够拿出一个好的态度,不管是人际关系,还是婚姻家庭,亦或者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令我们体会到更多的真情,从而对自己和他人都更加理解,那么,世界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