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看图说话的文章,图属实有点多……
01 序
最近读了好多篇毛丹青《在日本》系列的散文——
《防府站的落叶》中站内乘务因为算不上的过错,自掏车票钱给作者,他在乘客寥寥无几的防府站非常专注而用心地把落叶清扫出耀眼迷人的金毯状,只为使从小火车上一瞥而过的乘客能欣赏到防府站的金光清辉,哪怕只有那么几秒;
《花讯》中花甲之年的滨岛园艺匠人,用手心感受樱花树的温度推算花讯,即使那一年的日本已经开始用电脑精准预测花期;
《东京归途》中,作者毫无戒备心地邀请想要搭车的德国街头艺人一起驱车前往东京,艺人在路遇堵车时的即兴表演给公路上像抛锚的车辆都带去了活力……
作者笔中的日本,和大家所感受到的一样:传统、注重礼节和最本真的东西,就连来到东京的德国人,虽然嘴上说:“日本人活不起。”却爱着这座城市。
今天在整理草稿箱时翻出一篇“存货”,大概是去年在途中来不及完成的游记,拿出来把图片一一配好文字,在不能远足的日子里重温那个夏天。
02 回忆
某年的夏天,从京都乘新干线前往东京,实话说有点抑郁,一方面京都和大阪太阳太大了,在外无所事事还累得要死,有点想家;二来要去的地方太多,取舍过程中多少有些焦虑。
去京都铁道博物馆那天,导航是真的想给我省钱,明明可以换乘地铁的,让我干走1.7公里。京都和大阪的太阳是真的大!和我们东北老家有一拼,天气又总是万里晴空的,阳光更加肆无忌惮了。
03 大学和书店
换乘了好几部轻轨,随行的8岁小孩又热又累,在手里握了一天的行程规划和换乘路线已经开始发皱。计划上除了东大和早稻田大学,另有三处我最想见识:纪伊国屋书店、银座伊东屋文具店、Tsutaya茑屋书店(后来茑屋书店来了上海,又陆续开了分店,倒没什么想去的欲望了。
人就是这样,物以稀为贵。
承袭日本一贯朴素风的纪伊国屋书店;现代风的茑屋书店,艺术类书籍较多,茑屋书店旁的星巴克,阅读的人随处可见;银座伊东屋文具店是在商场里,一个层面全是文具,是那几天看到门类最全的文具店,身处其中感觉自己像文具店进货员一样。
翻了翻百度云盘,发现去了太多地方,难怪腿要走残。虽然通过旅行,小男孩也在认知和成长,但带着个小怪物旅行,是伙伴也是甜蜜的麻烦。
东京大学中央食堂营业时间 东京大学停车示意图 东京大学中央食堂内部 在东京大学写生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