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功励志交际心理人文社科精品
凡事谋则成 不谋则败 英布之死

凡事谋则成 不谋则败 英布之死

作者: 爱读书的陕北大叔 | 来源:发表于2018-07-15 02:17 被阅读72次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不然当权者皇帝本人就睡不着觉了。鲜有人能经的住权利的诱惑,权利会让人不断的挺而走险,所以皇帝上任第一件事就是除掉对自己有威胁的人。

    汉高祖刘邦灭了西楚霸王项羽以后,就论功行赏,封了八大王,这八大王里面最具威胁的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和淮南王,这三人军事能力是刘邦难以匹敌的,所以刘邦日思夜想如何除掉他们。

    汉高祖刘邦在除掉楚王韩信和梁王彭越以后,的叛乱和杀死韩信后不久,开始把目光对准了淮南王英布。英布知道自己迟早会被除掉,在惧怕之下,就起兵造反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与对手交战以前,要进行战略谋划,不然肯定是失败的可能性大。于是汉高祖就刘邦,就找到自己手下谋臣薛公来谋划英布造反这件事。

    汉高祖刘邦问薛公:“英布曾是项羽手下大将,能征惯战,我想亲率大军去平叛,你看胜败会如何?”薛公回答道:“陛下必胜无疑。”汉高祖道:“何以见得?”

    薛公说:“英布兴兵反叛后,肯定会想到陛下会去征讨他,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所以有三种情况可供他选择。”汉高祖刘邦说:“先生请讲。”

    薛公道:“第一种情况,英布东取吴,西取楚,北并齐鲁,将燕赵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然后固守自己的封地以待陛下。这样,陛下也奈何不了他,这是上策。”

    汉高祖刘邦问:“第二种情况会怎么样?”薛公回答说:“东取吴,西取楚,夺取韩、魏保住敖仓的粮食,以重兵守卫成皋,断绝入关之路。如果是这样,谁胜谁负,只有天知道。这是第二种情况,乃为中策。”

    汉高祖刘邦说:“先生既认为朕能获胜,英布自然不会用此二策,那么,下策该是怎样?”薛公说:“东取吴,西取下蔡,将重兵置于淮南。我料英布必用此策,陛下长驱直入,定能大获全胜。”

    汉高祖刘邦听了非常高兴,对着薛公说道:“先生如何知道英布必用此下策呢?”

    薛公说:“英布本是骊山的一个刑徒虽有万夫不挡之勇,但目光短浅,只知道为一时的利害谋划,所以我料他必出此下策!”汉高祖连连赞道:“好!好!英布的为人朕也并非不知,先生的话可谓是一语中的!”

    汉高祖刘邦封薛公为千户侯,又赏赐给薛公许多财物,然后亲率12万大军征讨英布。双方的军队在蕲西相遇后,汉高祖见英布的军队气势很盛,于是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待英布的军队疲惫之后,金鼓齐鸣,挥师急进,杀得英布落荒而逃。

    英布逃到江南后,被长沙王吴芮的儿子设计杀死,英布的叛乱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英布的败亡原因在于自己对形势没有一个正确的考量,首先刘邦的势力肯定强于自己,自己短期内肯定难以战胜刘邦,必须要有一个长久的规划。

    英布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首先他没有当皇帝的心思,他起兵造反,完全是由于内心的恐惧。同时他没有给自己找一个正当的名义,比如清君侧之类的名义。

    英布也没有暗地里去煽动韩信和彭越的部下,使得自己没有任何依靠,以一诸侯之力对抗全国,显然是失败可能性更大的。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英布是个缺乏野心的人,假如他有野心当皇帝,就会早早开始谋划,也不至于如此收场。文章纯属个人之言,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凡事谋则成 不谋则败 英布之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qu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