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成长励志
诺奖”之后(汪彤)

诺奖”之后(汪彤)

作者: 汪彤的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23:30 被阅读0次

“诺奖”之后

      2012年10月11日晚八时整,我正在图书馆的报告厅,听北大考古学教授杭侃讲《图像与文物学》,口袋里还没有捂热乎的新手机“嗡嗡”震动了一下。

        此信息是上海的董小姐在天水发来的。她像是新华社的高级记者,简短的把一条震惊中华大地的消息快速的传递过来:“上海快讯: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诺贝尔文学奖”。

        董小姐的消息,让我怀疑她是潜伏在天水的“007”,她的一切都让我感到神秘,包括她发来的这条新鲜出炉的“消息”。

        自此以后,我丢手机后的不适应,特别是空空荡荡的内存,便开始被“莫言”获奖的一条又一条短信充满了。

        很多失去联系的人,发来短信,我又马上将他们重新存留姓名。说实话,莫言的书,我没看过一本,只在电影院看过《红高粱》,这是他“红高粱家族”中的名片。但莫言的获奖,给我带来极大好处:我慢慢从丢手机的阴影和失落中走了出来。

      教授的讲座结束时,我一直在回味他的最后一句名话:“为生存作证的只有时间。”

        此时,手机又开始叮叮咚咚,一个陌生号码发来:“近两日晚,卧榻四书联读,颇觉有趣:看明清小品一两篇,又读桐城文选半小时,续清代文字狱挡十多页,后诵波兰女诗人万物静默如谜两三句,伴我者,清茶也,风声、雨声也,今晚还有莫言获诺奖等信扰,而我之平静如初,真可谓莫言寂寞,莫言寡淡,平静读书,平安读书,人倦熄灯,书倦合本,梦游书中,夜色朦胧。”

        这样风雅的短信,谁发来的?

        陌生的号码,却似乎是与我较为熟识的人。那么,这样看淡名利,将人生进行到一箪食,一瓢饮,人倦熄灯,书倦合本的朋友是谁呢?

        我往远处想,想那些经常不联系的高雅之人,这样的语气像“他”,他写的小说也入围了矛盾文学奖,该是他吧!我拨通电话想要致谢,却显示着本地的号码,赶紧挂断,我惊诧,身边有奇人,我却把自己蒙在鼓中。

      正在“鼓”中猜想,又来一条短信:“莫言获奖,一些大城市其著作早销售一空,我这里没一本,等会出去买一本。问家里人,谁看过莫言?答:网上看过《蛙》,一般般,不如看李学辉的。”

      这是我父亲发来的短信,自此以后,我至亲至爱的父亲,为让喜好文学的女儿了解中国第一位文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他断断续续发来七八条短信,其中每条短信都在500字以上,总计3000多字,是一篇短信记叙文。

      其间我还接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有趣信息:“如果您的作品能翻译过去,得奖的应当是您,我认真读了您的作品,并为之感叹。”

      我正惊讶,马上此号码又紧接着发来另一条:“我在北京,这是今天早上收到的一位驻外大使夫人看到莫言得诺贝尔奖后发给我的,一笑!”

      此朋友,我细想之后,猜想一定是“他”,他是一位可敬的人。今年在一次文学笔会上认识,虽然没有多少交流,甚至没有说过几句完整的话,他却将所有的大部头著作都寄给我一本,我与大使夫人有同感,他一生辛勤创作,如斯诺一样对中国乃至于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著述,获得个诺贝尔奖,也不为过之。

        诺贝尔奖金是“炸药大王”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将其遗产的一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奖励那些 “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学者”,奖金共有6种,自然科学方面有4种:物理学、化学、医学和生理学。另外3种为文学、和平事业、经济学。

      看到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作为中国人应有的荣誉感,我的父亲似乎超过了任何人,他戏称自己为“追风老人”,他不光用3千字的短信激励我这个文学爱好者,昨晚电话中还喜悦的告诉我:“莫言的长篇小说有11本,我这几天在各个书店、书摊到处跑,已经买到6本,其中有四本应该是货真价实的正版。”

        父亲3000字的短信中,已经对莫言先生的写作情况有了详实的了解和叙述,剩下的就是花一两年的时间,和他的孩子们一起看莫言的书。

      一个人的成功,一定是有其可取、可学的地方,而当下很多人对莫先生的不认可,可以理解为诺贝尔奖每年设立的次数太少,应该一天一次。或者应该理解为真正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太多,中国偌大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底有多少人默默做着“卓越贡献”,而不为人知的人呢?或者如王安忆和陈丹青的对话《拿起镰刀,看到麦田》中所说:“现在这个世界充满了声音,自己都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充斥的各种“声音”,会让人失去接触更多好“声音”的机会。

      手机又响,一位曾今至亲的朋友打来电话,让我看看莫言先生访谈的电视片,其中有对文学创作者的解读。我也告诉自己亲密的朋友和战友们:鼓励支持和关爱你身边默默奉献的人们吧,说不定您身边站着的正是“莫言”,他(她)一直在辛勤的耕耘中,只是您的忙碌和这个“声音”拥堵的世界,让您忽视了他(她)的存在。

      祝贺莫言先生!我将拥有您的一本书,有一天,请您留下您手中紧握的那支辛勤耕耘的笔的痕迹……

2017年9月在鲁迅文学院与莫言先生合影留念

相关文章

  • 诺奖”之后(汪彤)

    “诺奖”之后 2012年10月11日晚八时整,我正在图书馆的报告厅,听北大考古学教授杭侃讲《图像与文物学》...

  • 非虚构写作密码解读(汪彤)

    非虚构写作密码解读 ——浅析《来自切尔贝利诺的声音》 (1800字) 汪彤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翻开这本书的...

  • 请保持你的电话畅通

    听说,诺贝尔奖选者出来之后,瑞典的那个诺奖委员会,都是直接采用打电话方式通知给你的。 所以,诺奖发布期间,先保持你...

  • 相对论①︱引子:爱因斯坦&普朗克的司机

    普朗克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918年的诺贝物理奖获得者。 得了诺奖之后,普朗克声名大噪,每天奔波于各个学府和社交...

  • 《诺奖》

    《诺奖》 每年的诺奖得主 我都不认识 陪跑的 只认识村上春树 人家成名了 才知道有这样的人 再想想 别人问我 你最...

  • 《朝圣》(汪彤)

    《朝圣》 汪彤 匍匐的身体比精神更能 压弯 草地 或者让草籽飞扬更远 受宠的草 朝着 离去的方向沉重且澄明 追随一...

  • 借口(汪彤)

    借口 王丁同学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把“2013年母校保定同学聚会”的事写一写。 每天一眯眼,似乎就能看...

  • 守护(汪彤)

    守 护 ——三代监狱民警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一 酒泉公安处的原址在西大街上。外公头戴红星白色公安帽,身穿红肩...

  • 我是你俩的爸爸

    我是你俩的爸爸,你俩一个叫汪一帆,一个叫汪宇泽,本来想让汪宇泽叫汪一诺的,因为汪一帆觉得汪一诺是个女孩名字...

  • 可爱的孩子们

    课间十分钟,带领孩子们玩一会儿。 “咱们班谁会跳舞啊?” “景诺彤!” “景诺彤!”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诺奖”之后(汪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rk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