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引用自知之明这个成语时,难免会让人有能力不够甚或者不识好歹等的歧义。其实,想要拥有自知的智慧是一项能力,是在充分认知自己基础上可能的进步或改变。
女儿轮滑班有一位妈妈,可能因为二胎的缘故,特别溺爱她的儿子。轮滑老师训练孩子们时,她准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孩子,一会儿叮嘱孩子认真听老师讲解动作要领,一会儿问问孩子口渴吗,喝水吗?孩子训练摔倒了,马上跑上前去看看孩子摔哪了,摔疼了没有?最开始周围的人对这位妈妈的评价是很惜子,很有耐心,脾气特别温柔。后来我们慢慢熟悉了,于是难免闲聊时会提醒这位妈妈,男孩子别太事无巨细地管着孩子,孩子如果有需求,自己就会提出来。这位妈妈笑笑说:“孩子腼腆,就得多关心,孩子自己不好意思说。”啊?我有一点诧异,性格和管教方法当然有关系,但是,大人自认为的无时无刻的关心,孩子真的需要吗?
或许是因为孩子妈妈照顾生活习惯特别用心的回报,这个比我家女儿小一岁的男孩子长得比我女儿还高半个脑袋,今年他光荣的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前一段时间,学校组织过一次期中测试,这个男孩子语文和数学成绩都在80分以下,用她妈妈的话说,这些题如果是让孩子妈妈一道一道慢慢念题,并解释一下题意,她聪明的儿子大部分也是会做的。只可惜老师念题有一点快,孩子语文的阅读理解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数学加减法放在运用题中便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告诉孩子妈妈,孩子认字太少,每天坚持阅读是提高孩子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孩子妈妈一脸无奈,每天陪写作业完成就九点多了,哪有时间阅读啊!等慢慢认字多了,就什么都知道了!不得不惊叹这位妈妈对自己宝贝的超级自信。她简单的认为,她的孩子每天通过完成一点别人可能六点多就完成的家庭作业,慢慢就会变成superman,就会读懂课文,就会做习题,就会取得好成绩……她微笑着说我们散养惯了。这是散养吗?分明是放养而已。散养的境界是以父母的身体力行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啊!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父母,只是他们的表现形式不一而足,有的焦虑,有的盲目自信,乐观。有的人已经默认了写作业鸡飞狗跳,不写作业母慈子孝是写作业的模式……说到底,他们都少了一份自知之明的智慧,他们偏之一隅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只是客观条件不好。当然不可否认,所有的孩子确实智商都差不多,都很聪明,那孩子与孩子的差距究竟在哪呢?也许只有把这个症结想清楚,有了充分的比较过后的自知,才能做出父母明智的对孩子的教育选择吧。
爱孩子是不讲条件的,但是教育孩子是有底线和原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