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不成熟的影评。
6月7日一个人去电影院再看了一遍电影版《最好的我们》,早已没有惊喜了,有几个时刻差点没坐住,想直接起身走出放映厅,转念一想,票都买了,离开椅子的屁股又不争气地坐了回去。
5月31日,穿过大半个成都市去看了路演,过程尚且算胜利。
我本来就对电影版没有怀揣着什么特别的期待,并不是说我预感它拍不好或者说到不了我心里的高度,不是这样的。我看耿耿余淮,看的是他们本身,我喜欢少年人身上那股新鲜劲,我看着他们,就会觉得有血液在身体里咕噜咕噜冒泡,最好的青春,最好的他们,电影里的夏天不会结束,那群少年自然不会长大变老。至于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早就与我无关。
我想要的故事,想要的结局,书里早就给了我答案。
所以我自然不会严厉苛责,电影没有拍出小说本来的样子来。
而且一部佳作(在我心里,《最好的我们》无可厚非就是一部特别好的作品)的影视化本来就面临着重重困难,三十万字的内容想缩进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想一想都不太可能,不是头重脚轻就是四肢不协调。
而恰好这一部小说,并不是一部大纲式小说,只要关键情节足够吸引人能够撑得起来一部作品那么缺少一些边角料也没有关系。《最好的我们》出版前的名字叫做《流水混账》,耿耿余淮的故事就不就是这样的吗,他们彼此萌生的情愫并不是大纲式爱情,他们的爱情是在细水流长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反应过来就成这样了。
就像七年后余淮和耿耿的一场对话:
【“余淮?”
“啊?”
“你以前,喜欢我吗?”
他温柔地看着我,扑哧一声笑了,低下头挠了挠后脑勺,像十七岁的高中生。
也好,高中生耿耿要问的问题,高中生余淮来回答。
很久之后,余淮轻轻地点了点头。
我瞬间泪流满面。
“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日子过得跟流水账似的,反应过来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他笑着说。】
所以我私自认为这就是对《流水混账》这个名字最好的解释。
既然是一篇影评,虽然不成熟,但我还是应该严肃一点,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这不算一部出彩的电影,也许连成功的电影都谈不上。很大的一部分的原因是它忽略掉了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说白了还是时间不够,导演一开始从耿耿余淮第一次见面就安排他们往谈恋爱的方向走去,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他们是同桌,回想一下自己的高中时代,没有哪一个小姑娘会因为他和我是同桌所以喜欢他,是不纯洁的那种喜欢,哪有这样的道理,也太便宜同桌男生了。能够入人眼的,甚至走进别人心里的,一定是因为对方有特别的地方。
电影将原版小说里一些细细碎碎的情节删掉了,只保留了关键的剧情,但是我前面说过了,这并不是一部大纲式小说。所以整个剧情,前面看起来特别不连贯,总感觉缺少一点连续性,像一段一段独立的情节生拉硬拽拼凑在一起的一样,而这些做法,只为了向观众展示耿耿余淮如何谈恋爱,小女生玛丽苏的情节居多,典型的青春电影套路,然而原著里表达出来的情感远远超出青春小说的范畴。
但是导演很聪明,他用了插叙的方法向观众讲诉这一段故事,将剧情上的不连续感弱化了很多。
而电影的后半段我私自认为缺少一点年岁感,原著里有一段描写我映像太深了,是七年后耿耿的造型,头发用一支笔随意松散地盘在脑后,如果小说前面对于老范的描写还让我觉得有恍如隔世的不真实感,那么读到这里就让我彻底相信耿耿长大了。
我坚信少年的耿耿打死也不会用一支笔随意地把头发盘起来,看似很有范,尽显一个成熟女人风情万种的魅力,但是少年的耿耿会在心里鄙视,用笔盘头发,橡皮筋拿来干嘛,傻不傻啊!
而在电影里面我看不到这一层感觉。他们的长大好像是电影时间快到了,你们必须给我长大,不然我拍不完。陈飞宇饰演出来的余淮从家庭变故之后稍显堕落,哪里还有学生时代小爷的影子,真正的余淮才没有那么不勇敢,余淮不是这样的,绝对不是这样的。再见到耿耿时,余淮看到现在的耿耿这么好,是有点不好意思,觉得有点抬不起头,而不是被家庭的变故打压得面目全非,一蹶不振。
电影里后面营造出来的悲伤太刻意,有一些镜头也让我看的莫名其妙,摸不着头脑。有一些巧合也太巧合了,巧合到让人误以为刻意为之,尽管虚构的巧合都是刻意为之,但是如何做到将这种刻意弱化,让观众乐于接受,而不至于像卡了一根小刺在喉咙,也是需要细细琢磨的事情。
但是电影最后,晚秋高地那一幕,依然引人无限唏嘘。
【他带着背后的岁月,呼啸而来。
像一场七年前的洪讯,越过一整个青春,时至今日终于漫到我的眼前。
我们一起爬上坡去找那棵树。
······
那是我们的故事的开始。
所以就让我们从这里重新开始吧。
不枉我耿耿于怀这么多年。】
小说最后在这里戛然而止,我不止一次想过,这就结束了吗?没有更多番外了吗?误会都解释清楚了吗?接下来耿耿余淮他们会怎么样呢?
影版定档的时候,二熊发了一条微博:耿耿,我告诉你一件事,你别管我是谁,总之考完对答案那天,你早点起,别去晚了,信我的没错;记得告诉余淮,人生中能共同面对的问题,就不要独自扛。
我突然想哭,我想在书里找到的答案,其实是这个,人生中能共同面对的问题,就不要独自扛。
整部电影,延用了原著的框架,能看得到大概的故事原型,而电影里新加的一些情节和构思组成了这部电影新的血肉。
总体来说,当作一部青春电影看,我还是喜欢的,无论是取景,构图还是滤镜,都很好看。原本以为看第二遍就肯定不会哭了,但是还是抵不过【我们曾经那么好】的煽情。这些令我情不自禁心里泛酸的镜头自然还有全世界最好的老师——张平老师。一看他开口说话我就想哭,这到底是什么毛病。我感谢二熊写出了这么好的老师,我没有见到过一个演员将角色诠释得那么彻底,那么让观众信服,他只要往镜头里一站,就让人相信,那就是张平。我也不清楚,怎么会那么喜欢他,大概是因为我的青春没有张平。
得不到的东西才会一直想念,得到的都释怀。
青春电影的基调本就是明亮的,没有那么多争锋相对,勾心斗角,盘踞在身体里的见不得光的心事也只是想着如何让他多看我一眼。
电影里播放的是夏天。夏天,好像是所有纯真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纯粹,轻盈,勇敢,梦想,被夏日明晃晃的阳光穿透的树叶,被风吹过翻涌的绿色树海,流着汗的冰可乐,在夏天午后酝酿发酵的感情,波光粼粼的湖面还有闪闪发光可爱有担当的你。一切的一切,美好得不可想象。
包括预告片里耿耿反复的独白(可能耿耿没有反复说,而是我看了太多遍预告片):如果真的有世界末日,一定不会在夏天来临。
对啊。电影里的夏天怎么那么好呢,好到以为故事不会结束,恰同学少年不会变老。
我不管电影拍得怎么样,耿耿余淮依然是我特别爱特别爱的少年。
二熊说:
人生会像河流一样不断向前,但耿耿余淮是粼粼波光,他们一直闪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