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
人物:前端实习生「阿树」与 切图工程师「玉凤」
事件:设计师出设计稿,前端实现页面
玉凤:树,设计稿发给你啦,差那么点像素,就叼死你┏(  ̄へ ̄)=☞
阿树:(>_<)毛问题噶啦~
阿树:哇靠,为啥你给的设计稿是640px宽 ,iPhone 5不是320px宽吗???
玉凤:A pixel is not a pixel is not a pixel, you know ?
阿树:(#‵′),I know Google。。。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情况,难道他们当中一位出错了,摆了这样的乌龙?
事实上,他们都是对的,只是谈的不是同一个「像素」。
此像素非彼像素
设备像素(device pixel):
设备像素设是物理概念,指的是设备中使用的物理像素。
比如iPhone 5的分辨率640 x 1136px。
CSS像素(css pixel):
CSS像素是Web编程的概念,指的是CSS样式代码中使用的逻辑像素。
在CSS规范中,长度单位可以分为两类,绝对(absolute)单位以及相对(relative)单位。px是一个相对单位,相对的是设备像素(device pixel)。
比如iPhone 5使用的是Retina视网膜屏幕,使用2px x 2px的 device pixel 代表 1px x 1px 的 css pixel,所以设备像素数为640 x 1136px,而CSS逻辑像素数为320 x 568px。
retina-pixel.png
设备像素与CSS像素之间的换算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就需要要谈到每英寸像素(pixel per inch)和设备像素比(device pixel ratio)。
每英寸像素(pixel per inch):
ppi,表示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pixel)数目,数值越高,代表显示屏能够以越高的密度显示图像。ppi的计算方式可以参考维基百科每英寸像素
设备像素比(device pixel ratio):
以上计算出ppi是为了得到密度分界,获得默认缩放比例,即设备像素比。
由上图可知,ppi在120-160之间的手机被归为低密度手机,160-240被归为中密度,240-320被归为高密度,320以上被归为超高密度(Apple给了它一个高大上的名字——Retina)。
获得设备像素比后,便可得知设备像素与CSS像素之间的比例。当这个比率为1:1时,使用1个设备像素显示1个CSS像素。当这个比率为2:1时,使用4个设备像素显示1个CSS像素,当这个比率为3:1时,使用9(3*3)个设备像素显示1个CSS像素。
想要了解主流移动设备的设备像素比(device pixel ratio)可以参考以下两个网站:
http://screensiz.es/
http://www.devicepixelratio.com/
最后关于设计师和前端工程师之间如何协同:
一般由设计师按照设备像素(device pixel)为单位制作设计稿。
前端工程师,参照相关的设备像素比(device pixel ratio),进行换算以及编码。
参考:
「1」:A pixel is not a pixel is not a pixel
「2」:像素密度的危机
「3」:移动端webapp开发必备知识
网友评论
1. (移动端设备宽度/ps设计稿宽度)=(css里面要转换的px/ps里面你测量出来的px);这种的缺点在于,你需要用js去获取一下设备宽度。
2. (移动端显示的字体大小/ps设计稿标注的字体大小)=(css里面要转换的px/ps里面你量出来的px);
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主观性太强,或者Ui根本不知道它这个字体在网页里面究竟是多大的时候,误差就出现了。不过有一点好,千变万变,人眼能接受的舒服字体大小是不会变的(16px-18px),加了viewport之后,不管分辨率如何,浏览器总会将16px缩放至人眼看起来很舒服的大小
呐,哪里写的不清楚?我改改。
一般由设计师按照设备像素(device pixel)为单位制作设计稿。
前端工程师,参照相关的设备像素比(device pixel ratio),进行换算以及编码。
这个倒是挺有用的~
不过想说一下我的真实感受:看了你的解释后想了一两遍还是不明白,反而是参考「3」一看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