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要亲手做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83060/a2dde5f0793af022.jpg)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撒贝宁主持的节目我们并不都看,但我推荐并和孩子一起看的这几个节目恰巧都是他主持的:开讲啦、经典咏流传、加油向未来。
“加油向未来”节目的口号是“加油向未来,科学一起猜”。说是“猜”,其实节目里设计的每一个问题他们都会给予科学的验证,严格控制验证的每一个环节,使得出的结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看这个节目提高了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扩大了孩子的知识范围,也给他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我决定在这个夏天再加一把火——利有家里现有的条件,让他亲手做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找两个矿泉水瓶,一个瓶子撕掉标签,里面装半瓶自来水;另一个瓶子带着标签,里面装等量的开水。然后同时放进冰箱冷冻,问哪个瓶子里的水先结成冰?孩子猜是自来水。
30分钟过去了,拉开冰箱,两个瓶子里都还是水。装自来水那个瓶子摸起来有点凉,装开水那个瓶子还有点温。
180分钟的时候,两个瓶子都成了冰水混合物,混合的比例看起来差不多,摸起来也是一样的凉。也就是说,尽管两个瓶子起点温度不一样,但是放到一样的环境里,给予一定的时间也就赶齐了——这是我的猜想。
300分钟的时候我们再打开冰箱,装开水那个瓶子已经完全结成了冰,装自来水那个瓶子还是冰水混合物,冰比之前多了,水比之前少了,但很明显还是有一定量的水。这是为什么?装开水那个瓶子反超了?
家里没有科学顾问,那就上网搜索一下:实验的结果没错,但是原因挺复杂。截止目前,科学家们也只是给出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所得出的一些结论和提出的一些解释,但要真正解开这个所谓的“姆潘巴问题”的谜,对其做出全面定量而令人满意的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第二个实验:把两个瓶子还扔进冰箱。540分钟的时候,两个瓶子都冻成了冰,结结实实的。取出来,问孩子:“把一个瓶子放在桌子上,另一个瓶子放到被子里,哪一个瓶子里的冰先化成水?”孩子猜是放进被子里的。
30分钟,两个瓶子里都出现了水,但是放在桌子上的瓶子里的水明显比放到被子里的瓶子里的水要多。
60分钟,放在桌子上的瓶子里已经有一半都是水了,放到被子里的瓶子里的水增长有限。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知道,原理也可以试着解释一下:被子起到了阻断的作用,它能阻碍被子外的热量扩散到冰块上,于是起到了保冷作用。
那么,在冬天的时候,人们穿棉服,盖棉被,起到的是什么作用呢?对,是保暖作用。棉服和棉被阻碍了我们身体的热量向外扩散,起到的是保暖作用。
我们小的时候没有接受过这种教育,留有遗憾。我们现在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这种教育,希望能增进他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和孩子一起亲手做实验这个过程本身自带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