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8e756af089433433.jpg)
为了维护南海主权,我国近年来实施了大规模的吹沙造岛工程,“天鲲号”挖沙船也由此一跃成为大明星,其每小时可挖掘6000立方米的泥沙,堪称吞沙巨兽,然而它与另外一个造陆能手比起来则要逊色得多。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在西北画了个大大的“几”字后横穿黄土高原,形成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它每年裹挟着16亿吨黄沙奔流而下,最终从山东省东营市冲进渤海,其中三分之一的泥沙滞留在下游河道,使母亲河高出两岸10多米,呈现出地上悬河的奇观,它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架在华北平原之上,危及亿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排入大海的沙土又带来另外一大隐患。
海量的泥沙每年都可造地30平方公里,海岸线因此不断向外扩展,照这样估算,大概两、三千年后渤海即可被填平。我国不仅会失去一个内海,令人无比心疼,而且天津、秦皇岛、唐山、东营、锦州等城市也将不再临海,转变为内陆城,其次,整个环渤海圈的环境将遭受严峻考验,特别是对于缺水的北方地区来说,远离了海洋的滋润,干旱必将进一步加剧。
当我凝视着黄河入海口的地形时,心头总是隐隐作痛,有没有解决地上悬河与渤海萎缩的良策呢?对于一些专家的设想我觉得还是值得考虑,即把黄河人工改道注入黄海。历史上黄河多次改变流向,曾北侵海河,南夺淮河,成为华北平原的主要缔造者。假如将其重新引人黄海,不仅可以填公海造“私田”为祖国增添国土面积,而且能够完善苏北水系,打造新的航运渠道,助力江苏省的经济进一步跃升。
但甘蔗没有两头甜,有利必有弊,黄河入黄海后,会对山东省许多地区的用水造成影响,同时也要侵占江苏省现有的大量良田。利弊权衡取其轻,从长远考虑,黄河的再次南移还是利大于弊,更为关键的是,这是一项异常浩大的工程,假定能够付诸行动的话,定将盘活劳动力市场,带动就业,可有效缓解当前经济低迷的不利局面,从而还能成为拉动内需的一大亮点。
或许我是在杞人忧天,因为有的专家预测渤海永远不会消逝。理由之一是,其一直在下沉,完全能抵消河沙的淤积,理由之二是,通过植树造林,入渤河流的泥沙含量在持续下降,黄河“一碗水半碗沙”的景象将逐渐成为历史。但愿我的忧虑是多余的,唯有希望黄河入海流的诗画美景能够催生我国经济更上一层楼的宏图,也期盼祖国愈加强大,有越来越多的“天鲲号”出现在南海、东海以及关键海峡之间,谁敢挑战我们的权益,二话不说,一填了之。
2023.6.13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1099200a48563de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f7b1355b26a89c7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