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高效能人士的7习惯》的第一部分,终于对题目中作者所定义的“效能”有了初步的认识。
效能不等同于效率,不是杀鸡取卵式的急于求成,而是再生产的能力。
一个班主任如果想让学生出成绩,她首先关注的应该不是成绩,而是学生学习的状态和能力。一个校领导如果想提高学校的整体成绩,应该首先关注的是老师。
关注老师什么?老师的烦恼大概不是来自于工作本身,而是工作中的关系和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如:工作关系中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与家长关系等。一线老师特别累,还要承受一不小心被家长举报的危险。因此,如果在工作中辛辛苦苦缺不被认同或尊重,就无法获得价值感。
因此,教师需要被尊重,尽管工作中有失误,也不能就此被全盘否定。
在此前提下,老师更容易获得幸福感,教师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润物细无声中又传递给了学生,学生状态好了,学习效率就高,成绩自然提高。
第一部分的末尾,设置了几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看一看下面的成熟模式图,你位于何处?思考你的现状及其原因?”
我写下以下矛盾的想法:觉得自己已过40,无需精进,但又不甘心,又想体验不同的的人生。
尽管年过半生,但我我仍不明确我到要过什么样的人生?
喝到热血沸腾的鸡汤,我觉得仍要努力后半生。看到去“我执”的视频或文章,我又觉得人生不过如此,干嘛费力。
我似乎要找到一种平衡,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在工作中找到自我。既要以成绩证明自己还有活力,又要保证身体健康和心情愉悦的产能。
当我逐渐老去,我能满意的给自己个较为完美的答案:这人间值得,因为我来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