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徐志摩爱过的两个女人林徽因和陆小曼,为什么性格和结局天差地别

徐志摩爱过的两个女人林徽因和陆小曼,为什么性格和结局天差地别

作者: 山村静听 | 来源:发表于2020-09-13 20:10 被阅读0次

徐志摩的诗清新脱俗,虽英年早逝,但是在民国时期的文坛是一座怎么也绕不过的丰碑,他不仅在文坛享有至高声望,而且在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他还是个超级网红。

而他成为超级网红,却是因为他两段赅世惊俗的爱情。他的一生中有三个女人,两段爱情、两段婚姻,每一个女人都在他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每一段感情都引来无数人的围观和议论。

张幼仪是他的原配妻子,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但他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合,徐志摩从一开始结婚起,就排斥这段婚姻,也讨厌这个女人。

但婚后,讨厌归讨厌,他还是毫不倦怠地履行他丈夫的职责,使张幼仪生下两子。次子生于徐志摩留学期间,因爱上17岁的林徽因,徐志摩逼迫张幼仪在离婚书上签字,并责令她在异国他乡独自去打胎。张幼仪在万念俱灰下签了字,生下了次子徐德生,但无奈孤儿寡母在国外颠沛流离的生活,次子于三岁时染疾去世。

张幼仪从来不是他的牵挂,但也得功于他的无爱而性,使张幼仪的一生中拥有了一个孩子――她的长子徐积锴,而这个孩子也成了独子徐志摩留在这世上唯一的一点血脉。

徐志摩的恨是这样清楚,爱也是这般浓烈。他追逐着林徽因,就像追随着火星,炽烈而狂热,一点都不怕接近自己被焚烧或气化。

然而年少的林徽因却是理智的,她趁徐志摩离婚之际,回国与梁启超长子梁思诚订了婚,并成为了一生的伉俪,相守到老。

失去了林徽因的徐志摩,赔了夫人又折兵,像一只孤雁在这个世界叫嚣、哀号,这时,有一位深居的少妇成了徐志摩的红颜知己,这位红颜知己就是他的朋友之妻陆小曼。

为了相守,他们相互鼓励苦苦奋斗,一起摆脱世俗的枷锁,走进了现实的婚姻。但经过了他们苦苦奋斗之后得来的婚姻并不幸福,陆小曼一度背上荡妇骂名,连最先支持这段感情、一直陪着他们坚持到胜利的胡适,最后也对陆小曼十分不屑,不愿搭理她。

2

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林徽因轻易地抛却了爱情,却依然幸福,陆小曼苦苦支撑得到了爱情,却与徐志摩见面就吵架,使他盛年负气出走而致飞机失事殒命?而主动策动陆小曼离婚鼓励陆小曼坚持爱情的徐志摩,最后却因为陆小漫而活得不如狗?

其实在任何一段感情中,结局既有着自己的选择,也与遇到的是什么人有很大的关系。

林徽因与陆小曼都出自名门,都是内外秀中的才女,但她们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并不相同。这是她们从小的成长环境、父母的抚育方式不同而决定的。

现在的父母养育孩子一直在纠结于穷养和富养,不过大多数人都觉得该富养女儿穷养子。因为一个男孩子将来要挑起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重担,必须从小培养一股韧劲和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女子由于自身性格的特质和身体的局限,更适合主内,在家庭中发挥自己的能量,不需要培养太多的面对外界困境的能力。

因为女子主内,影响的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的世界观和格局,决定的是一个家庭内部的幸福指数。从小富养女孩,就能拓宽家庭的层次并丰富家庭生活的乐趣,因此,一个女孩的世界广度决定了一个家庭世界的广度。

但是,现实中很多人误解了富养,以为富养就是给予孩子物质上的丰富和精神上的顺从,让他们更少体验到“穷”的感觉,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没有一种渴而不得的境遇。

其实,这是娇养,不是富养。富养是不断扩大孩子的边界,让她们更可能的涉足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不仅能很好的应对生存,还能够学会管理自己、管理一个家庭,甚至在丈夫为难之际,能为丈夫提供心理上的协助,有扶大厦于将倾的气度。

而这一切的气度,林徽因却刚好全有,陆小曼却不知为何物,因为她的父母从来没有设想过她可能过得不好。

3

林徽因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而在5岁,林徽因就由大姑母林泽民启蒙授课。可见他们家男女比较平等,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力。

然而,林徽因的家庭并不是很幸福,她的母亲何雪媛是林长民的继室。而何雪媛是富商的女儿,不仅没有文化,还性格不好,所以她父母的关系并不怎么样。而林徽因是他们的长女,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相继夭折了。

林长民是个文人,很难忍受这种没有共同语言的婚姻,所以在林徽因九岁时,林长民娶了一房姨太太程桂林。程桂林不但美貌如花,而且性格温柔,深得林长民的喜爱,两人共生育4个儿子和1个女儿。

而相对而言,林徽因的母亲算是打进了冷宫,不过,林徽因乖巧可爱,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聪慧过人,经常跑到前院与林长民和程桂林一家打成一团,照顾起弟妹起来也是竭尽所能,这让后母程桂林对她令眼相看,林觉民也为林徽因的懂事甚是欣慰。

后林徽因进入北京培华女中,成绩优异,林觉民在游历欧洲期间,便带上林徽因,既让她开阔了眼界,又锻炼了她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林觉民在处理事务之际,生活方面的管理也得倚仗自己这位能干的女儿,林徽因从小就表现出了一种对一切都能掌控的能力。

但有一样,她没法掌控,那就是她对有妇之夫徐志摩的感情。然而,在徐志摩勇往直前孤注一掷的炽烈下,林徽因并未让自己的感情决堤,而是在徐志摩离开的短暂间隙里,很快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未来。

在17岁林徽因的考量里,或许自己与一个有妇之夫交往,会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光彩的第三者,不被社会道德所接受,所以她退缩了;或许她看清了徐志摩,他只是活在了爱情的假想中,对实际拥有许多不美好一面的她并不会无条件接受,所以她选择了不告而别。

但不管怎样,我们都知道在感性的背后,林徽因拥有一颗理智的头脑,知道如何在这个艰难的世上使自己更好的活。众所周知,她后来选择了以建筑为自己一生的事业,要知道,这在她之前,这几乎是男人的专项,但她进入建筑界后,设计建造了多处建筑,还成为了顶尖的建筑设计师,参与了国徽和人民纪念碑的设计与建造。而为了纪念她,人们在她的墓碑下方垫着的,是一块原来为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雕饰试刻的一个样品,这是块刻着秀丽花圈的汉白玉。

林徽因的因爱过了徐志摩,一生绯闻缠身,但因她的精神操守,她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她对伴侣,伉俪情深,她对儿女,宽容教海,她对事业,孜孜不倦,她对国家,死而后已。

4

然而,我们来看陆小曼,她又如何呢?

陆小曼照样出身名门,也是从小国色天香而聪颖,父母也是尽心尽力栽培。

可不同的是,陆小曼从小非常幸福,她一出生就被捧在手心,真正的是抱轻了,怕她飞了,抱重了,怕她化了。

这是因为,在她之前,她的父母生了八个孩子,全部夭折,而她作为第九个孩子,出生在九月十九,据说是观音出家成道之日,这神秘的巧合让她身上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父母更是娇惯着她。

然而,一个生命总要承受得起她所得到的一切,才能幸福,显然,这份宠爱对于一个娇嫩的生命来说,太过厚重,让她失去了对生命基本的体悟。

她的父亲陆定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后还担任过国民党财政司长和赋税司长,她的母亲吴曼华会古文、擅丹青,也是一代名门之后鼎鼎有名的才女,这种财富、地位、门风、文化氛围的厚重叠加,让所有最优质的爱都流向了他们唯一的可爱的小女儿,陆小曼小时候可以说真的是万千宠爱集一身。

再加上她本来聪慧美貌,更加博得众人的喜欢。七岁,陆小曼进入北京女子师范小学附属小学就读,毕业后进入了北京女中,但她的父亲并不满足于此,在她十五岁时,又花重金将她送进法国教会学校圣心学堂学习。

陆小曼在那里学习了英文、法文、钢琴、油画,她的成绩优异,尤其油画,更见天赋。然而,因为她是陆定夫妇失去了八个孩子之后的掌上明珠,把她看得太重,生怕她哪儿磕着碰着了,在她淘气的时候也从不肯大声斥责她。因为太过养尊处优,她的身体从没有哪一天是整天舒服的,总需要服一些药片缓解疼痛,而学业上,父母自是从来不敢给她压力,都是依她兴致所为。

他们对陆小曼的行为不加约束,对陆小曼的心性不加以磨练,期望在他们的庇护下保佑陆小曼一生衣食无忧,永远快乐幸福。在陆小曼进入社会有了一段短暂的外交生涯后,他们很快地把他嫁与了西点军校出身的陆军少校王赓,可谓是把陆小曼的生活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王赓本人责任心极强,且对什么都忠贞不二,再加上又有从西方学来的坤士风范,陆小曼嫁给这样的人,除了少了些一起风花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幸福得不要不要的。但过惯了衣食无忧啥都不缺了的日子的陆小曼,偏偏没有什么就专要什么,也许缺少心理痛点的她,为自己找点不痛快正是一种成长中的心理需要。

这个时候,她爱上了离了张幼议、失了林徽因单飞的徐志摩,两个人都是不懂生活疾苦,只爱舞风弄月的浪漫之人。结果,陆小曼的父母遇上了硬茬,掰不回陆小曼,导致陆小曼的人生骤然转向。她的父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往一条不知深渊的路上滑去,忿恨之余,与她断绝了父女关系。

而婚后,陆小曼像飞出笼子的小鸟,跟随着追求自由的徐志摩来到上海,整天混迹于上海社交圈,成为风头最猛的交际女王。然而,这并不是徐志摩的理想,他要的自由是像林徽因那样,追求一些自己内心渴望的东西,既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又可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个时候,陆小曼小时候所受的教养的缺陷就全部露出来了,她渴望享受,不喜欢被人督促着、被人管着,她从小习惯了自己随心所欲地生活,以为跟了徐志摩,徐志摩会是那个最好的玩伴。

但徐志摩,只是个书生,既没有万贯的财富,又没有挥霍人生的猛劲。而陆小曼每日出入欢场,在家宴请宾客、欢声笑语、吞云吐雾。徐志摩既需要金钱来供她开支,又需要定力来抵御日夜不停地喧嚣,这使婚后的徐志摩疲于奔命,苦不堪言。而陆小曼则对整天只念着钱,没有时间陪她的徐志摩极尽不屑,而且对陆父也是屡屡出言不敬。

这段感情以不幸落幕,最终以徐志摩的性命作为终结。然而,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写信要求年老失去独子的陆父赡养她,最终,陆父也在胡适的周旋下同意每个月寄给她三百块钱。

5

对比林徽因和陆小曼,这差别可不是一点点,虽然出身差不多,可结局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完全没有可比性。

究其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她们之间这种巨大的差别呢?

首先,我觉得与其生存环境相关。

陆小曼的原生家庭美满,又因为她是唯一的孩子,享尽宠爱,自己的求生欲不强,几乎都是被时事推着走。而林徽因虽出身尚好,但处境尴尬,从小她就懂得为自己争取,让自己拥有更好的未来,所以,林徽因的所有得到都是她靠理智争取来的结果,这种自觉性贯穿了她的一生,包括她主动放弃了徐志摩。

其次,我觉得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而且不同的养育方式对她们的人生是有决定性的。

陆小曼父母的富养,其实是对陆小曼的娇养。谁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所以陆小曼的父母不惜一切给她最好的培养,但这培养没有对陆小曼设什么目标,甚至连小小的要求都没有,全凭陆小曼高兴。

这种粗放式的培养方式做到了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是高尚的,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无条件的爱,还要有条件的教育,不能为了怕TA伤心,就任其所为。

这不仅容易养出白眼狼,还容易让TA们安于享受,不肯努力,抗压能力低,遇到一点事就颓废退缩。现在有些孩子因为一点不顺心就轻生,大多是这类娇养的孩子。

而林徽因就不同了。林长民给她受最好的教育,本身是因为她聪明,其次也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因为她明白,如果她不努力,就只能留在孤寂冷清的后院,每天陪着母亲以泪洗面,很难见到外面世界的阳光。所以,很小她就在自己心里设定了目标:她要生活得很好,不要像母亲那样。因此,林徽因一直很努力,一直用大脑决定事情,而非像徐志摩和陆小曼那样感情用事。

林长民为了培养林徽因,也舍得让她吃苦。17岁让她陪着自己游历欧洲,异国他乡,不比温暖的家,必然要面对和处理种种突发事件,这不仅可以让她见到更多,更让她面对更多,积累她将来面对世界的更多经验。

事实证明,林徽因一直在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就算她在被不理智的情感左右时,思考也很快让她回到了现实。

一个人不怕你起点如何,不同的教养方式,会生出不同的人生。想要幸福,父母的养育方式决定了这个孩子以后的人生是顺遂还是困难重重。富养,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娇养,而是不断扩大孩子世界的边界。让TA感受喜,也要让TA感受忧,让TA体味苦,也要让TA体味痛,因为世界不是一列永远正向行驶的列车,在这条线上,还有另外一个反方向,而且在这条双向延伸的线上,还有另外方向的线,这们会组成一个二维、三维、四维及至五维的空间。我们看到的越多、体会的越多,所能感觉到的就越多,认识得也就越多,也就绝不会用单向思维看待问题,使自己不自觉间走向一条死胡同。

徐志摩同时爱上两个人,都是名媛,看上去一样,实质上却一点也不一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徐志摩爱过的两个女人林徽因和陆小曼,为什么性格和结局天差地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an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