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p-hop是我喜欢的曲风,注意这里是Hip-hop不是嘻哈,我是International的好吗哈哈!从《中国有嘻哈》到这一季的《中国新说唱》,我一直都有看。热狗啊岳和潘帅的flow非常经典,而吴亦凡的就比较新比较潮。我展示下刚写的:
“我的flow代表我的态度,
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关顾,
我就是我自己的关主,
第一个bar就把全场都hold住!”
Skr!四连押!奈斯不奈斯?
“Homie,keep it real ok?”我是很real的,但我没有freestyle!这是个激烈的音乐竞技类节目,宣扬的是嘻哈精神和文化,像我这样没有freestyle的连站的位子都没有。不过我觉得“flow”这个词值得研究下。
简单来说,flow就是一个人说话的风格,是节奏和词的结合。迷妹们对自己的爱豆非常痴迷时会说“我就喜欢他平时的flow”,就指爱豆平时的话风很讨她们喜欢。而对于刚开始接触嘻哈音乐的人来说是不清楚flow的含义的。
在嘻哈音乐领域,flow不仅仅是说唱时咬文嚼字的方式以及每个音节发音的方式或特点,这里面要处理音节之间的重读轻读关系,要处理每个音节与伴奏的关系,更重要是要处理与歌词意境相配的关系,注重的是要像水流一般流畅,要时快时慢时强时弱,的确是门技术活儿!一段歌词可以有很多种flow的演唱方式,从发音、断句、语速、断拍、拖拍等方面变化就生成不同的flow。而如果把歌词比作肌肉的话,flow则是将他们支撑起来的骨架。可以说,它就是一首嘻哈音乐的灵魂。
Keep it real
是不是很深奥没懂?我们看中文解释。flow的中文解释是流动、流量、滔滔不绝、涨潮、连贯。关键点来了,流量!流量是什么?我查了查,生活中我们常留意到的交通流量、旅客流量,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的车辆、人员等的数量。还有其他吗?
首先,流量是一个物理学名词。从水力学角度讲,它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封闭管道或明渠有效截面的流体量,例如:管道的流量、河流湖泊的水流量等。其常用单位为每秒立方米。
其次,流量是一个经济学名词。在经济学中,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例如: 国内生产总值、投资总额、流动资金增加额等都是流量。与之相对应的是存量,是在某一时点上测度的数值。例如:资产负债表中的期初资产、流动资金、存款等都是存量。存量与流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再次,流量是一个网络信息技术名词。它指在一定时间内打开网站地址的人气访问量的指标,就是网站流量;或者是一个数字纪录,记录一台手机上一个网页所耗的字节数,就是手机数据流量。
拜托!这些都是最传统的解释,不流行了好吗?现在娱乐圈流行用“流量”来形容那些粉丝多、人气高、影响广、商业价值大的明星,就是大咖们大V们,他们的流量就是比别人大啊。这里面既有市场层面的客观描述,又隐含着公众的文化评价。例如最近也很火的一档综艺《我家那小子》里,武艺和陈翔在银川之行时感慨十年前参加《快乐男声》时,每次下机来接机的粉丝必定会有几百人,现在却基本是0,还要跟别人抢演出机会。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啊,他们是十年前的流量明星,而现在的流量明星是谁?TF BOYS、火箭少女、蔡徐坤,当然还有吴亦凡。
Keep it real
自从互联网时代裂变式的发展,传统的东西在不断受到冲击,从而催生出更新的、更符合这个时代特点的事物,不能适应的旧事物就会被淘汰掉。我们必须用互联网思维思考,才有可能逃过一劫,但也不能保证幸免。其实这也基本符合优胜劣汰的规律,也是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而“流量”仿佛成了这个时代最根本的计量指标。有时,它就是风口所在,就是潮流指向标,就是通向未来的数字链条!我们的生活根本离不开它,它通过手机、Pad等移动端在时刻引导着我们的日常消费、学习、工作等等,这样一来,它的影响力就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发展慢慢登上了巅峰。
特别对于娱乐圈来说,它带来的影响更是空前的巨大。我感觉,很久以前流量明星都是凭正真的实力累计过程,慢慢一步一脚印闯出来的。现在的流量明星一夜爆红的大有人在,光在人设上就够花功夫了,还要顾及粉丝量、人气、影响力、商业价值等等,可想而知身上压力是多么重。那必须的呀游戏规则就是这样,要维护好“流量”啊,所谓“流量”越大责任越大嘛,习惯了就好咯。但其实“流量”就是把双刃剑,能把人扶上神坛,一不小心也能把人推向深渊。例如姚笛、白百何、李小璐、PG-one这些明星的例子已经印证了。可想而知“流量”的威力比以前大了多少N倍。
Keep it real
(吴亦凡微博截图)
前两晚我跟老婆继续看这一季《中国新说唱》,她看了两集就开始吐槽吴亦凡了。
老婆:“这个吴亦凡啊不行,整天黑脸一点笑容没有,还那么严格有必要吗?”
我:“他上一季就是这样的啦,装下酷呗!但去年他还是挺专业的。”
老婆:“我没看上一季啊。”
很多网友都这样的疑问:今年吴亦凡怎么了?这小伙变味了啊,上一季给人感觉挺专业的,这一季怎么就变得过分严苛了呢?有故意摆弄人设的嫌疑啊,难道是节目组故意安排了人设?会不会跟吴亦凡VS虎扑的事件有关?
吴亦凡VS虎扑事件的导火索是一位虎扑用户上传了名为“吴亦凡无修音视频,你能坚持到几秒”的帖子,引起了虎扑用户的群嘲,甚至微博的一些大V也转发了该视频。随后吴亦凡的粉丝入侵虎扑的直男领地控评。对粉丝文化早已心怀不满的虎扑直男们正面迎战,刚开始他们只是diss吴亦凡的说唱,后来面对粉丝的控评升级,他们认为受到了侵犯,态度更加强硬地diss吴亦凡,部分用户甚至发了侮辱女性粉丝的帖子。7月25日下午,吴亦凡亲自发微博撕虎扑,在微博上公开质疑虎扑抹黑并声称会发布《diss track》;7月30日他发布了《diss track》,事件白热化。《中国新说唱》的成绩本来就不如人意,自己还遭遇虎扑群嘲,加上护粉心切,想必这些原因导致了吴亦凡的情绪发作啊。
看吧,“流量”的威力可见一斑了吧!我来分析一下可能性:一开始,虎扑用户上传视频是为了蹭吴亦凡和《中国新说唱》的“流量”,效果有了,得到了虎扑直男们的“流量”支持;吴亦凡的粉丝看不惯要维护爱豆,召集大“流量”反击,然后引起了虎扑直男们的更大“流量”的diss;吴亦凡为了维护“流量”公开质疑虎扑并发《diss track》,从而《中国新说唱》的“流量”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全过程都是“流量”在起关键作用,环环紧扣,威力无法衡量。不过说真的,我个人觉得《diss track》还挺好听的,歌词有侵略性,flow也有技术,跟track配合很好,比之前很多混音的要好,看来我不太懂潮流哈哈。
Keep it real
(爱奇艺视频截图)
无论如何事件告一段落了。见识到“流量”威力后千万别怕了它。为什么?怕它是因为你没办法控制它而已,只能说明你已经受它操控了。如果你有能力控制它呢?甚至让它成为你的一部分呢?当然我指的不是进入娱乐圈这个染缸里,无论你是哪个行业的,你的生活是怎样的,都必须学会基本的生存法则:自带流量!
1.你的绝活就是你的产品、存活的根本。
关键点在于需要发现你的专长和优势,并不断磨练它们,最终成为你的绝活,这是你自带流量的根基。从商业角度来讲,你的绝活就是核心的产品价值,如果你自身没有始终会让人觉得你太虚了。不管你是哪一个行业的,也不管你是谁,如果你想在这个行业里面脱颖而出,没有自己的努力、没有三五年的专业技能的积累是不可能被发现出来。那些靠自己的努力,沉淀下来的人,无论在生活中、职场上他们的人气也能不断的往上冲,到最后会得到行家的赏识,事业会越来越好。
2通过跨界交流实践学习更多技能,提高产品附加值。
除了磨练自身的绝活,通过不断跨界学习实践其他技能,在知识碰撞中发现自身更多可能性,不断提升其他技能的附加值最大化。在商界,不管你是什么流派、你有什么系统,其实卖一个核心就是产品。产品的总体价值越大,越有竞争优势。靠做好营销就能赚钱是片面的,脱离了你的产品,是没有办法做得更大的。我们自身也是一样,除了绝活还要有更多技能,要知道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才是出路。
3. 拥有持续输出价值的能力,通过个人品牌,自我营销获取流量。
边做自身价值的积累,边树立个人品牌,边持续输出价值获取流量。注意这是个良性循环,获取的流量会帮助自身价值的不断积累,从而个人品牌壮大,助力于持续输出。但如果自身价值有积累,却没有持续输出价值的能力,就只剩下极端的多层分销的路可走了。这种持续输出的能力,是自我销售获取流量的基础工程。例如写文案是一种能力,如果没有坚持去写,最后没有办法形成一种公信力,不管你的写作水平再好,最后还是留不住读者。
只有把绝活做到了极致,掌握更多技能,持续输出,才有机会成为自带流量的大咖大V,才能像吴亦凡一样不怕被diss。《diss track》片头有这么几句话,毫无疑问是针对虎扑网友:“这次没有autotune,别跟我说什么电音,明明什么都不懂,百万混音?这歌没混,直接发!说我不会说唱的,只是不懂说唱文化的多样。现在给你们来点简单的歌词和flow。该说该骂的,给了你们充裕的时间,虽然你们人多,但我从来没在怕的。根本不是一个level!”这就是自带流量大咖的底气和能量。热狗哥也说了:“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啊!”城里人就要会玩嘛,你居然有diss吴亦凡?你有freestyle吗?Skr!
Keep it real
欢迎关注我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