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期间,娱乐间隙,终于读完比尔•波特《禅的行囊》。
关于禅宗的传承,祖师达摩,禅修于河南嵩山少林寺;二祖慧可,禅修于安徽司空山无相寺;三祖僧璨,禅修于安徽天柱山山谷寺;四祖道信,禅修于湖北黄梅双峰寺;五祖弘忍,禅修于湖北黄梅东山寺;六祖慧能,禅修于广东韶关南华寺;此后一花开五叶,传法不传衣。
禅到底是什么?很多回答说:“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书中也讲,禅关心的是我们当下的生命状态,而不是那些形式上的东西。不管是中国的“chan”,日本的“zen”,韩国的“son”,它们都指向同一种心境。但什么是平常心呢?书中所谓,就是没有分别心,参透事物的本来面目。事物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也许就是佛家的“空”和“无”,就是“四大皆空相”和“本来无一物”。修禅,也就是获得一种智慧,能令人看见事物的本来面目,看见自我存在原是空,是心中升起的幻境。
禅宗所谓的顿悟,也就是瞬间悟道“空”的本质。二祖慧可为了证明诚意和决心,“立雪断臂”,将自己的左臂砍了下来,献给达摩。祖师见此壮举,便问慧可所为何来,慧可说,他无法做到息心止念,需要祖师的帮助。达摩说:“把你的心拿来,我帮你息心止念。”慧可愣住了,回答说:“我找来找去,都没有找到我那颗心。”达摩于是说道:“既然如此,便是你已经安心了。”慧可闻言,幡然有所悟,从此成为达摩的弟子。所以就能理解,为什么五祖弘忍要将衣钵传于刚刚拜入门下大字不识一个的“獦獠”—慧能,因为从禅的本质来看,“本来无一物”确实要比“时时勤拂拭”要高明很多个档次,悟禅水平慧能确实比神秀更接近“空”和“无”一些。所以慧能才能在“风动幡动”的争辩中,道出“非风动,非幡动,忍者心动”这样的智慧箴言,被人认出正式确立其六祖的地位。

关于教人禅修的方法,历史上有著名的公案“云门胡饼赵州茶”,有人问云门文偃禅师“如何超越佛祖之谈?”文偃答了他两个字:“胡饼”;同样,有一僧人,慕名参拜赵州和尚,从谂问新到和尚:“曾到此间否?”答曰:“曾到。”从谂道:“吃茶去。”又问僧,僧答:“不曾到。”从谂道:“吃茶去。”后来,院主问从谂其中原因,从谂于是对院主也说:“吃茶去。”当然还有所谓“德山棒临济喝”,都充满禅家智慧,一般人难以体会其中机锋。
中国历来没有政教合一的传统,佛教能在中国得以迅速发展,也正基于其对政治的无害性,历史上虽然也有数次灭佛运动,但大部分原因并不是其参政干政而导致。看比尔•波特的书,总让人有种想远行的冲动,但相对于他,旅行,我们真的不过是“到此一游”的过客。但用禅宗眼光来看,我匆匆而过看风景,他仔细考证得底蕴,我们都“求仁得仁,亦复何怨”。坦然处之,吃茶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