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1日 私人日记
周末,清早,收到短信,有人约吃饭。
我说:“好的。”
大半年未见,相聚的都是熟人。
能够实话实说、想不喝就能不喝的“饭局“,
我总是很痛快就应承下来。
约好5点半,我按时到了。
人不多,两桌麻将都凑不齐。
缺的那个将酒送到,提前就撤了。
酒是他老家地道土烧。
远客从温州过来。
说起家中老大老幺各自的性格特征。
说起学中医的太太,为上门求诊者开方的事。
说起春节,因疫情而隔离在老家,老头老太太高兴的神情。
说起刚毕业时,九位同学来岛上,整整七天,为待客伙食、游玩地点,一边焦虑一边兴奋。兴奋的是,攀爬礁石时,终于拉到了九分之一中的那位。
说起从前,总想离开那个叫岱山的岛。人到中年,总会回忆那个270度可看见大海的地方。
同桌之人也说起年终考核,民主测评。
说起不久前凋谢的女同学。
说起疫情所改变的。
。。。。。。
ending时,酒酣微薰,刚刚好。
这次聚会时间,不是7点之后,而是正常晚饭时间。
地点不再是西溪路“有德馔”。
老板扩容,高升一步,新开一店。
在黄龙世贸中心,二楼。名副其实的”高升“。
或许对于老板而言,不变的仍是三尺灶台。
对于我们来说,不变的仍是五味人生。
在门口分开时,邀约之人说:“慢点。”
我说:”好的。“
一早一晚,明明都是同样的两个字,都是“好的”。
两者的情绪差别却那么大。
将要相聚时是欣喜,即将离别时是失落。
作为语气助词的”的“,升降调是那么明显。
一二年未见,三四两酒、五六味菜、七八好友,九十点结束。
是一一好一一的,”好的。“
You Know , You See.
补:邀约之人,不用问啦,就是小汪哥哥。
他们班那么多人,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他们都唤我霞妹。
经过长长长长长长的时光,至今仍这么和我打招呼。
所言不需,并非酒后狂语,是真的。
2021年5月9日 私人日记
前天重到“有德馔”。这次不比上回,有两点不同。
小汪哥哥约好吃晚饭,只是让7点后再出发,说是避开西溪路堵车高峰期。
因去过一次,心里是明白的:店小客多,座位不易。
晚点去是为不影响武义校友正常生意。
每逢饭局,“无酒不成宴”酒似乎总少不了。
此次不同,举座皆茶。
师友6人围座,有小龙虾、酱鸭、螺蛳、红烧鱼、清炒茭白、雪菜肉片、油渣青菜、炒粉干。学妹还带了无籽西瓜、荔枝。学长还另备了面包。
嘈嚷的小店里,一行人呆了2个多小时。
家常般小聚,入胃又入味。
分手之时,风来酣畅。
初夏之夜,美好而动人。
钱惟演说:“今日芳尊惟恐浅”,这句话,我是明白的。
以茶代酒之宴,茶淡杯浅却情浓。
我知道,同座的师友们,也都是明白的。
2021年1月28日 私人日记
西溪路东起之段,廿多年前,两侧店家鳞比栉次,热闹一时。
冬日小雨,六七人于此处小聚。
一是“旧人看新历",二是店主为武义人。
同为江浙之人,自是偏爱此味家常。
墙上所写“有德馔",意借《论语》,也得谐音“有得赚"。
书者正当年,师从钱法成先生,笔力自如,开合有度。
店小人不少,字好菜好,酒亦好,满桌欢颜。
更有邻座见我们所点之菜,依样吩咐下厨,引得会心一笑。
雨夜归途,微醺而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