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整个培训的最后阶段,也是培训课程最繁多的一天,从早上八点半到晚上十点半,三门课程,紧锣密鼓,疲惫中带着兴奋,紧张中夹着乏力。
早上第一堂课是来自西北师大教育学院石义堂教授的《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其提升》,一看这个课程名字就觉得亲切,因为语文专业素养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所不可或缺的,石老师先从语文课堂不理想的原因出发,从语文老师自身水平不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这样三点,分别是教学活动规律的掌握不到位,教学方法不得心应手,语文素养不扎实这三点谈起。
于漪老师在课程改革中曾担忧的说到,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改革的步伐能否适应课程改革,语文教师的队伍整体语文素养不够,这都是潜在的问题,教师的素养又主要包括师德修养,专业素养,教学素养,石老师在阐述语文素养的问题中进行了更加细致的阐述,包括专业素养的构成和语文素养的构成,其中他引用的那一句一肚子学问,一口官话,一笔好字,一表人才,这四点很有感触,也很认同。
文字知识、语言学知识、文学知识、文章知识、逻辑知识、文化常识,这样几个部分构成了语文素养的核心,石老师都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读和举例,其中石老师在讲解中引用蒲松龄的《狼》和《邹忌讽齐王纳谏》来说明“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特征,这一点很是受用,也对“之”这个文言字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随后石老师关于背诵、表达、规范的汉子书写都给我们讲述了很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于文科的理解更深,学文玩的是积累,拼的是底气,真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石老师展示了自己的各种佳作,都对我影响很深,一名语文老师就是一个读书写字的人,就是一个勤恳踏实学习的人,更是一个不断阅读积累的人,有了日积月累的积累,才有可能会有兴化风雨,大有可为。
下午的课程也是石义堂教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石老师从预设生成的概念入手,阐释了关于预设与生成的内容,最后给我们提出了促进合理预设的策略,以《愚公移山》为例,给我们详细的演示了语文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机制,这样的课堂很受用,但也更需要我们在课堂中亲自去实践和运用。
晚上吕教授的课《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选题与规划》,吕老师就目标、评估、措施三方面对我们甄选行动研究的选题进行指导和规划,随后让我们写出十个选题进行筛选互动,吕老师的指点很到位及时,也给了我们大胆预设行动研究题目的可能,最后在老师们激烈的讨论下课程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十点半,很实际,也很受用。
吕教授的声音隔着屏幕都一直是平稳沉静的,对于事物有着冷静的判断和分析,我也能从他平静的语调中感受到吕教授的智慧和沉稳,这样的性格底色正是教学改进行动研究中所或缺的,应该在之后的课程改进行动研究中多向吕老师请教和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