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解-反以观往覆以验来(重发)

理解-反以观往覆以验来(重发)

作者: 因色而魔 | 来源:发表于2019-10-21 14:45 被阅读0次

    作者原创!禁止转载!禁止剽窃!请互相尊重!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

    大化者,指教化众生的圣人。陶弘景注:大化者,谓古之圣人,以大道化物也。乃,助词,无义。无形,指道。俱生,共生。所以第一句话的意思为:古代教化众生的圣人与道共生。

    反,返回。往,过去之事。覆,翻过来,与“反”互文成义。验,考察。来,将来之事。知,了解。古,历史之事。今,当代之事。彼,他人,对方。己,自己。所以第二句话的意思为:我反观过去之事,回头考察将来之事;我通过了解历史之事来了解当代之事;我通过了解他人来了解自己。

    第二句话阐述了“鉴古知今”的方法,如果你了解这个方法或者对于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见解,这篇文章对你没什么用,不必浪费时间看了。

    第二句话也可用唐太宗李世民的话来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果你还不知道历史的重要性,去网上搜吧。下面结合捭阖篇来分析。

    捭阖篇前文有“见变化之朕”、“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后文以“审变化”代替此两句)都在告诉你变化的重要性,所以你要审变化。

    前文引入过“事”和“节点”的概念,你想将一件事推动到你想要的结果,即你要“筹策事之终始”,你想着①这样做②那样做③随后再这样做,然后可以达到你想要的结果。然而事实却啪啪打脸,为什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你没有审变化。

    步骤①是你预想中的事的一个节点,而你只看到事经过这个节点后的一个走向,即走到步骤②。实则,在这个节点后,有很多走向,即有很多变化,也即事的形很多。即使事从步骤①走到了步骤②,在步骤②的节点后,也有很多走向,远不止步骤③。而你只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即施以力)会改变事的形,却全然忽略了其他人的行为也会改变事的形。所以,你要考虑在一个节点上事的其它形,即你要审变化。

    但是审变化是相当困难的,你将会感到即使想审变化,费了很大的劲,却什么变化都审不出。这很正常,不光你是这样,历史上任何风流人物都会面临这样的困境,虽然你和风流人物所审之事不同。

    例如,在如何使王朝万世不朽这件事上,西周实行分封制,其看到了分封制的这样的好处、那样的好处,认为分封制可以使得王朝走向其想要的结果,即万世不朽。然而,西周灭亡了。如何使王朝万世不朽这件事实在是太过庞大,施力者众多,根本没有任何人可以审其变化。

    后世人将分封制的利弊分析的头头是道,认为西周灭亡是历史的必然。但这不是后世人所审出的变化,只是在此事已经呈现出这样的局面(即事的形)后看到了事的变化。若将后世人放在西周,谁能在不知此既定历史事实的情况下审其变化?没有人。只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走到一定程度后,后人才可得知其变化。

    所以说,秦朝在如何使王朝万世不朽这件事上,通过总结西周灭亡的教训,看到了分封制的弊端。如果秦朝也实行分封制,那么秦朝一定实现不了其想要的结果。为什么秦朝可以看出这个结果?不是因为其自己审出了变化,而是其变化已经摆在眼前了。这就是“观往以验来”、“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因而,秦朝想出了一个办法以使得王朝万世不朽,实行中央集权制。然而,和西周实行分封制一样,秦朝看见了中央集权制这样的、那样的好处,以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事情的走向并不是像其预想的一样,施力者众多,其根本审不出变化。

    因而,你也不能在事情没有结果前就能出审变化。但是,现在要求你要审变化,你能怎么办?你要考察过去之事,正如秦朝要考察西周一般。过去之事已经呈现出了一个结果(即呈现了一种变化),你所欲为之事在发展时可能走向此结果。如果此结果是你想要的,你就仿照过去之事做现在之事。如果此结果不是你想要的,你就要分析过去之事在什么节点处走错了,并在预想事情时提前做好准备,堵住其它走向。同理,如果当前事情所呈现的局面、形势,你看不清;你不能仅仅去苦思冥想或束手无策,你可以去考察过去之事来了解现在之事,即“知古以知今”。

    过去之事太多了,困难之处在于你是否能找到与现在正在发展之事的相似之事,更困难的是你找到了又是否能下工夫去分析呢?过去之事的结果你看得多了,在当前情景下,事情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呈现的变化你就有所把握,你才能知道该怎样推动事情,使其发展到你想要的结果,你才能知道事情从始到终的框架(即事的形)应该是怎样的。

    那种在事情没有结果前就能审出变化的人,不是你我他、这样的平凡人,是生而知之者,或者是那些在此类事上经验极为丰富的人。这些经验丰富之人的过去经历就是过去之事,为他们做现在之事提供参考。如果换一类事呢,这类人也会像你刚接触某类事时一样错误百出。例如,大学教授可以做好学术却不能做好企业管理。

    而当你想在刚接触某类事时就获得好的结果,或是在该类事中有一定经验而想获得更好的结果,你应该去考察过去之事。从过去之事中获取经验,而不是像经验丰富的大龄人一般自己趟过去获取经验。

    上面所举例的事都很大,越大的事可能出现的变化越多,你就越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等去考察过去之事。此类大事的发展要很长一段时间,你有时间去考察、去准备。而一些小事或者此类大事中的部分小事,需要你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选择等。此时,你只能期望在有时间准备的时候下足了工夫。毕竟,台上的一分钟要表现得好,台下要有十年功来支撑。

    在事情没有结果前就能审变化,这类事能审变化、那类事也能审变化,无论大事、小事都能审变化(即捭阖篇: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的是圣人,即捭阖篇中说圣人可以筹策万类之终始,见万类变化之朕。所以,前文说过,鬼谷子理论中的圣人是理想中的圣人。即使是不将万类看作万事万物,而将其看作万事的情况下,此圣人仍然是理想中的圣人,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反以知彼,覆以知己”留在后文分析。

    最后,文中混淆了“事的形”,从开始到结束有事的形、步骤①到步骤②有事的形,从步骤②到步骤③也有事的形,请注意文中“事的形”所指不同。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M]

    [2]许富宏.鬼谷子译注[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解-反以观往覆以验来(重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et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