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独孤皇后驾崩
蜀王杨秀被废为庶人
【原文】
仁寿元年(辛酉,公元601年)
春正月乙酉朔,赦天下,改元。
以尚书右仆射杨素为左仆射,纳言苏威为右仆射。
丁酉,徙河南王昭为晋王。
突厥步迦可汗犯塞,败代州总管韩弘于恒安。
以晋王昭为内史令。
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
夏五月己丑,突厥男女九万口来降。
六月乙卯,遣十六使巡省风俗。
乙丑,诏以天下学校生徒多而不精,唯简留国子学生七十人,太学、四门及州县学并废。殿内将军河间刘炫上表切谏,不听。
秋七月,改国子学为太学。
初,帝受周禅,恐民心未服,故多称符瑞以耀之,其伪造而献者,不可胜计。冬十一月己丑,有事于南郊,如封禅礼,版文备述前后符瑞以报谢云。
山獠作乱,以卫尉少卿洛阳卫文昇为资州刺史镇抚之。文昇名玄,以字行。初到官,獠方攻大牢镇,文昇单骑造其营,谓曰:“我是刺史,衔天子诏,安养汝等,勿惊惧也!”群獠莫敢动。
于是说以利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前后归附者十余万口。帝大悦,赐缣两千匹。壬辰,以文昇为遂州总管。
潮、成等五州獠反,高州酋长冯盎驰诣京师,请讨之。帝敕杨素与盎论贼形势,素叹曰:“不意蛮夷中有如是人!”即遣盎发江、岭兵击之。事平,除盎汉阳太守。
诏以杨素为云州道行军元帅,长孙晟为受降使者,挟启民可汗北击步迦。
二年(壬戌,公元602年)
春三月己亥,上幸仁寿宫。
突厥思力俟斤等南渡河,掠启民男女六千口、杂畜二十余万而去。杨素帅诸军追击,转战六十余里,大破之,突厥北走。素复进追,夜,及之,恐其越逸,令其骑稍后,亲引两骑并降突厥二人与虏并行,虏不之觉;候其顿舍未定,趣后骑掩击,大破之,悉得人畜以归启民。自是突厥远遁,碛南无复寇抄。素以功进子玄感爵柱国,赐玄纵爵淮南公。
兵部尚书柳述,庆之孙也,尚兰陵公主,怙宠使气,自杨素之属皆下之。帝问符玺直长万年韦云起:“外间有不便事,可言之。”
述时侍侧,云起奏曰:“柳述骄豪,未尝经事,兵机要重,非其所堪。徒以主婿,遂居要职。臣恐物议以为陛下‘官不择贤,专私所爱’,斯亦不便之大者。”
帝甚然其言,顾谓述曰:“云起之言,汝药石也,可师友之。”
秋七月丙戌,诏内外官各举所知。柳述举云起,除通事舍人。
益州总管蜀王秀,容貌瑰伟,有胆气,好武艺。帝每谓独孤后曰:“秀必以恶终,我在当无虑,至兄弟,必反矣。”
大将军刘哙之讨西爨也,帝令上开府仪同三司杨武通将兵继进。秀以嬖人万智光为武通行军司马。帝以秀任非其人,谴责之,因谓群臣曰:“坏我法者,子孙也。譬如猛虎,物不能害,反为毛间虫所损食耳。”遂分秀所统。
自长史元岩卒后,秀渐奢僭,造浑天仪,多捕山獠充宦者,车马被服,拟于乘舆。
及太子勇以谗废,晋王广为太子,秀意甚不平。太子恐秀终为后患,阴令杨素求其罪而谮之。上遂征秀,秀犹豫,欲谢病不行。
总管司马源师谏,秀作色曰:“此自我家事,何预卿也!”
师垂涕对曰:“师忝参府幕,敢不尽忠!圣上有敕追王,以淹时月,今乃迁延未去,百姓不识王心,傥生异议,内外疑骇,发雷霆之诏,降一介之使,王何以自明?愿王熟计之!”
朝廷恐秀生变,戊子,以原州总管独孤楷为益州总管,驰传代之。楷至,秀犹未肯行;楷讽谕久之,乃就路。楷察秀有悔色,因勒兵为备;秀行四十余里,将还袭楷,觇知有备,乃止。
八月甲子,皇后独孤氏崩。
太子对上及宫人哀恸绝气,若不胜丧者;其处私室,饮食言笑如平常。又,每朝令进二溢米,而私令取肥肉脯鲊,置竹筒中,以蜡闭口,衣襆裹而纳之。
著作郎王劭上言:“佛说:‘人应生天上及生无量寿国之时,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妓乐来迎。’伏惟大行皇后福善祯符,备诸秘记,皆云是妙善菩萨。臣谨按八月二十二日,仁寿宫内再雨金银花;二十三日,大宝殿后夜有神光;二十四日卯时,永安宫北有自然种种音乐,震满虚空;至夜五更,奄然如寐,遂即升遐,与经文所说,事皆符验。”上览之悲喜。
九月丙戌,上至自仁寿宫。
冬十月癸丑,以工部尚书杨达为纳言。达,雄之弟也。
闰月甲申,诏杨素、苏威与吏部尚书牛弘等修定五礼。
上令上仪同三司萧吉为皇后择葬地,得吉处,云:“卜年两千,卜世二百。”
上曰:“吉凶由人,不在于地。高纬葬父,岂不卜乎!俄而国亡。正如我家墓田,若云不吉,朕不当为天子;若云不凶,我弟不当战没。”然竟从吉言。
吉退,告族人萧平仲曰:
“皇太子遣宇文左率深谢余云:‘公前称我当为太子,竟有其验,终不忘也。今卜山陵,务令我早立。我立之后,当以富贵相报。’吾语之云:‘后四载,太子御天下。’若太子得政,隋其亡乎!吾前绐云‘卜年两千’者,三十字也;‘卜世二百’者,取世二传也。汝其识之!”
壬寅,葬文献皇后于太陵。诏以“杨素经营葬事,勤求吉地,论素此心,事极诚孝,岂与夫平戎定寇比其功业!可别封一子义康公,邑万户。”并赐田三十顷,绢万段,米万石,金珠绫锦称是。
蜀王秀至长安,上见之,不与语;明日,使使切让之。秀谢罪,太子诸王流涕庭谢。
上曰:“顷者秦王糜费财物,我以父道训之。今秀蠹害生民,当以君道绳之。”于是付执法者。
开府仪同三司庆整谏曰:“庶人勇既废,秦王已薨,陛下见子无多,何至如是!蜀王性甚耿介,今被重责,恐不自全。”
上大怒,欲断其舌,因谓群臣曰:“当斩秀于市以谢百姓。”乃令杨素等推治之。
太子阴作偶人,缚手钉心,枷锁杻械,书上及汉王姓名,仍云“请西岳慈父圣母收杨坚、杨谅神魂,如此形状,勿令散荡。”密埋之华山下,杨素发之;又云秀妄述图谶,称京师妖异,造蜀地征祥;并作檄文,云“指期问罪”,置秀集中,俱以闻奏。
上曰:“天下宁有是邪!”
十二月癸巳,废秀为庶人,幽之内侍省,不听与妻子相见,唯獠婢二人驱使,连坐者百余人。
秀上表摧谢曰:“伏愿慈恩,赐垂矜愍,残息未尽之间,希与瓜子相见;请赐一穴,令骸骨有所。”瓜子,其爱子也。
上因下诏数其十罪,且曰:“我不知杨坚、杨谅是汝何亲?”后乃听与其子同处。
初,杨素尝以少谴敕送南台,命治书侍御史柳彧治之。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蜀王秀尝从彧求李文博所撰《治道集》,彧与之;秀遗彧奴婢十口。及秀得罪,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配戍怀远镇。
帝使司农卿赵仲卿往益州穷按秀事,秀之宾客经过之处,仲卿必深文致法,州县长吏坐者太半。上以为能,赏赐甚厚。
【原文华译】
仁寿元年(公元601年)
1 春,正月一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仁寿。
2 擢升尚书右仆射杨素为左仆射,纳言苏威为右仆射。
3 正月十三日,改封河南王杨昭为晋王。
4 突厥步迦可汗侵犯边塞,击败代州总管韩弘于恒安。
5 任命晋王杨昭为内史令。
6 二月一日,日食。
7 夏,五月七日,突厥男女九万口来降。
8 六月三日,派遣十六位使者巡视各地风俗。
9 六月十三日,皇帝下诏,认为天下学校学生多而不精,只挑选国子学学生七十人留下,太学、四门及州县学全部废除。殿内将军、河间人刘炫上表切谏,不听。
秋,七月,改国子学为太学。
【柏杨注】
自西汉王朝设立太学。学校时有废除,但都是因为内乱外患,政府无力经办。7世纪最初十年,国泰民安,杨坚却撤销学校,借口学生水准太低,目的却是愚民,使全国没有识字之人,使他的政权永葆。
10 当初,皇帝接受北周禅让,担心民心未服,所以不断宣传符瑞以炫耀,那些伪造而进献的,不可胜计。冬,十一月九日,皇帝在南郊祭天,跟泰山封禅礼仪规格一样,把祭文刻在木板上,详细叙述前后符瑞以答谢上天。
11 山僚作乱,朝廷以卫尉少卿、洛阳人卫文昇为资州刺史以镇抚之。卫文昇名卫玄,以字行世。初到任时,山僚正在攻打大牢镇,卫文昇单骑造访山僚大营,对他们说:“我是刺史,带着天子诏书,安养你等,不要惊惧!”群僚不敢动。
于是说以利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前后归附者十余万口。皇帝大悦,赏赐绢布两千匹。十一月十二日,皇帝任命卫文昇为遂州总管。
12 潮州、成州等五州僚人造反,高州酋长冯盎驰诣京师,申请前往讨伐。皇帝下令杨素与冯盎讨论贼军形势,杨素感叹说:“想不到蛮夷中有如此人才!”即刻派遣冯盎征发江南及岭南兵出击。民变很快平定,皇帝任命冯盎为汉阳太守。
13 皇帝下诏,任命杨素为云州道行军元帅,长孙晟为受降使者,带着启民可汗,北上攻击步迦可汗。
仁寿二年(公元602年)
14春,三月二十一日,皇帝前往仁寿宫。
15 突厥思力俟斤等南渡黄河,掳掠启民可汗男女六千口、杂畜二十余万而去。杨素率诸军追击,转战六十余里,大破之,突厥北走。杨素再次追击,夜里追上,担心他们逃走,下令骑兵稍稍退后,自己带着两名骑兵及投降过来的两个突厥人与敌人并行,敌人毫无察觉。等他们准备宿营,安顿未定,杨素发动后面的骑兵掩击,大破之,缴获全部人畜以归还启民可汗。从此突厥远遁,沙漠以南再也没有劫掠。因为杨素立功,皇帝擢升他的儿子杨玄感为柱国,封另一儿子杨玄纵为淮南公。
16 兵部尚书柳述,是柳庆的孙子,娶兰陵公主为妻,恃宠使气,自杨素以下,都不敢惹他。皇帝问符玺直长(掌管皇帝符玺的官员)万年人韦云起:“外面有什么不妥的事,可以告诉我。”
柳述当时侍奉在侧,韦云起上奏说:“柳述骄豪,没有什么历练,兵机要重,不是他所能胜任的。只因为是皇帝的女婿,就身居要职。臣恐怕舆论会认为陛下任命官员不选择贤才,而私心照顾自己所亲爱的人,这就是最不妥的事。”
皇帝非常赞同他的话,回头对柳述说:“云起的话,就是你的良药,可以他为良师益友。”
秋,七月十日,皇帝下诏命内外百官各自举荐自己所知道的贤才。柳述举荐韦云起,任命为通事舍人。
17 益州总管、蜀王杨秀,容貌魁伟,有胆气,好武艺。皇帝每每对独孤皇后说:“杨秀的结局一定很坏,我在的时候,还不需要担心,等他的兄弟当家,必定造反。”
大将军刘哙讨伐西爨时,皇帝令上开府仪同三司杨武通带兵跟进。杨秀任命自己嬖幸的人万智光为杨武通的行军司马。皇帝认为杨秀所任非人,谴责他,并对群臣说:“破坏我的法令的,就是我的子孙阿。譬如猛虎,别的动物害不了他,反为皮毛间所生的那些寄生虫所损食罢了。”于是拆分杨秀所统领的部队。
自从长史元岩去世后,杨秀渐渐骄奢僭越,造浑天仪,多捕山僚充当宦官,车马被服,都比拟皇帝乘舆。
等到太子杨勇以谗言被废,晋王杨广为太子,杨秀心中愤愤不平。太子杨广担心杨秀终究是后患,秘密令杨素索求他的罪状,向皇帝进谗言。皇帝于是征召杨秀,杨秀犹豫,想要称病不行。总管司马源师进谏,杨秀作色说:“这是我家事,你管那么多干吗?”
源师垂涕回答说:“我既然在大王幕府,敢不尽心!圣上有敕追召大王,已经数月,如今拖延不去。百姓不知道大王的心,如果生出异议,内外猜疑惊骇,发出雷霆之诏,派来一位使者,大王何以自明?希望大王仔细考虑。”
朝廷担心杨秀生变,七月十二日,任命原州总管独孤楷为益州总管,乘驿马车飞驰前往替换杨秀。独孤楷抵达,杨秀还不肯走;独孤楷讽喻很久,杨秀才上路。独孤楷发现杨秀脸上有后悔之色,于是勒兵防备;杨秀走了四十余里,想要回去袭击独孤楷,侦察知道有备,才停止。
18 八月十九日,皇后独孤氏驾崩(享年五十九岁)。太子杨广在皇帝及宫人面前哀恸绝气,好像他无法承受失去母亲的打击,回到自己私室,则饮食言笑如平常。又,每天下令要四十两米,而私令另外取肥肉、干肉、腌鱼等,放置在竹桶中,以蜡封口,以头巾裹起来送进去。
著作郎王劭上言:“佛说:‘人在升天及进入无量寿国之时,天佛会大放光明,以香花妓乐来迎接。’大行皇后的福缘善果,祯祥符瑞,都在谶书上有记载,说她是妙善菩萨。臣仔细考察发现,八月二十二日,仁寿官内将降下金花银雨;二十三日,大宝殿后夜有神光;二十四日卯时,永安宫北有自然种种音乐,震满虚空;至夜五更,恢复宁静,皇后就在此时升天,与经文所说,全部符合应验。”皇帝览表,悲喜交集。
19 九月十一日,皇帝自仁寿宫返回。
20 冬,十月九日,擢升工部尚书杨达为纳言。杨达,是杨雄的弟弟。
21 闰十月十日,皇帝下诏,命杨素、苏威与吏部尚书牛弘等修订五礼。
22 皇帝令上仪同三司萧吉为皇后选择葬地,得到一块吉地,说:“占卜年代,可以享国二千年,传世二百代。”
皇帝说:“吉凶由人,不在于地。高纬葬父,岂不占卜吗?没多久就亡国了。正如我家墓田,如果说不吉,朕不当为天子;如果说不凶,我弟不当战死。”但还是听了萧吉的话。
萧吉退下后,告诉族人萧平仲说:“皇太子派宇文左率来向我深深致谢,说:‘公之前称我当为太子,竟然应验,终生不忘。如今占卜山陵,务必令我早日即位。我即位之后,当以富贵相报。’我对他说:‘四年之后,太子御天下。’如果太子得政,隋朝就要亡了吧。我之前骗皇帝说‘卜年二千’,‘二千’实际上是‘三十’两个字;‘卜世二百’,取‘世二’两个字,传两代。你要记住!”
闰十月二十八日,葬文献皇后于太陵。皇帝下诏:“杨素经营葬事,勤求吉地,论杨素此心,事极诚孝,平戎定寇的功业,岂能与他相比!可另封一子为义康公,采邑万户。”并赐田三十顷,绢布一万段,米一万石,金珠绫锦数量也与此相当。
23 蜀王杨秀抵达长安,皇帝见了他,不跟他说话。第二天,派使者去痛斥谴责他。杨秀谢罪,太子杨广及诸王则到朝堂流涕求情。皇帝说:“之前秦王(杨俊)靡费财物,我以父亲之道训导他。如今杨秀蠹害生民,当以君王之道将他绳之以法。”于是交付执法者。
开府仪同三司庆整进谏说:“庶人杨勇既废,秦王已薨,陛下的儿子也不多了,何至于此!蜀王性格耿介,如今被重责,恐怕他发生意外。”
皇帝大怒,要割断庆整的舌头,对群臣说:“当斩杨秀于市以谢百姓。”于是下令杨素等调查审理。
太子暗中制造两个木偶,捆缚双手,心口钉上钉子,又戴上枷锁和脚镣手铐,上面写着皇帝及汉王杨谅姓名,另写:“请西岳慈父圣母神兵收杨坚、杨谅神魂,如此形状,勿令散荡。”秘密埋之于华山下,让杨素发掘出来,又说杨秀妄述图谶,称京师妖异,蜀地吉祥,并作檄文,说“指期问罪”,把这些材料放在杨秀案件卷宗里面,全部奏闻皇帝。皇帝说:“天下竟有这种事?!”
十二月二十日,废杨秀为庶人,幽禁在内侍省,不许他与妻子儿女相见,只有僚婢二人供驱使,连坐的有一百余人。
杨秀上表谢罪说:“希望陛下慈恩,赐下怜悯,在我残息未尽之间,希望与瓜子相见,并请赐给一块墓地,让我的骸骨能得以安葬。”瓜子,是他的爱子。
皇帝于是下诏数落他十条罪状,并且说:“我不知道杨坚、杨谅是你的什么亲人?”之后允许他与儿子同处。
当初,杨素曾经因一点小罪责被皇帝敕送南台,命治书侍御史柳彧审理。杨素仗恃自己身份尊贵,坐在柳彧坐榻上。柳彧从外面进来,看见了,于阶下端起笏板,面容严肃地对杨素说:“奉敕治公之罪!”杨素于是从坐榻上下来。
柳彧据案而坐,让杨素站在庭中,柳彧问话,杨素作答。杨素由此怀恨在心。蜀王杨秀曾经从柳彧处要李文博所撰写的《治道集》,柳彧给了他;杨秀送给柳彧奴婢十人。等到杨秀得罪,杨素上奏柳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配戍怀远镇。
皇帝派司农卿赵仲卿前往益州彻查杨秀案,杨秀的宾客所经过之处,赵仲卿必定深刻用法,把他们全套进去,州县长吏连坐者超过三分之二。皇帝认为他很能干,赏赐甚厚。
【学以致用】
01,上因下诏数其十罪,且曰:“我不知杨坚、杨谅是汝何亲?”
杨坚与独孤伽罗共5个儿子,老大杨勇废了太子位,老三杨骏已经去世,杨秀排第四,杨谅第五,
按照正常的顺序逻辑,以杨秀的立场,他不应该是把老二杨广的名字写上去吗?
所以杨坚还是同样的毛病:我认为你有罪,那就是你干的。
另外,再看杨坚这几个儿子的表现
想到一句老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不知道是权位导致人心的异化,还是因为家风的原因。
杨坚以诈术谋取天下,他的儿子把它作为成功经验,有样学样。
02,“秀之宾客经过之处,仲卿必深文致法,州县长吏坐者太半。”
徐文兵老师在解读《黄帝内经》的时候讲过一个观点:
不要轻易带朋友到你家里去。 因为你不清楚朋友的磁场对于你来讲是好是坏。
这一点在赵仲卿的办案手段中,表现的很明显了,
凡是与杨秀有来往的,赵仲卿都把他们罗列进去
所谓的来往,有没有可能只是在对方家门口路过? 又或者根本就没有路过,只是跟赵仲卿有点过节而已?
因此,再回看上一节杨智积的做法
职场上,要想绝对安全,你就不能有任何朋友
杨智积给自己搞成了一个透明的“绝缘体”,这样就不会被一些莫民奇妙的朋友或者事件给连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