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而不孤

作者: 阿玥23 | 来源:发表于2023-05-05 19:24 被阅读0次

        说来也好笑,一般的朋友从来不会把“孤僻”、“不爱说话”的形容词用在我身上,而我的家人却常常这样形容我。

        可能是因为我在对外社交方面常常处于比较热情的状态?在初次见面之时,我就可以通过对对方的观察和交流迅速找出对方的喜好以及我和对方的共同话题,然后为之畅谈。很多朋友和我说过,她们对我的第一印象都十分不错。并且,一些不怎么和我经常交谈的朋友总能看到我和好友们在一起开怀大笑,她们总认为我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

        对此我只能表示,我很惊讶这样的评价。在这里使用“惊讶”一词未免有些矫情,但这个词仅表示,我对我自己感到惊讶——原来我对外的“伪装”已经到了“无法识破”的地步了。

        事实上,正如我开头所提及的,我确实是一个孤僻的人。并不是说我完全“与世隔绝”,而是如果可以选择,我能自己在家不说一句话地待上一整天。即便是面对最亲近的玩伴\家人,我都很难在同一时间保持持续交往的热情。所以,一些真正了解我本性的朋友也会开玩笑说,我身上总有一种“陷入绝境之后的孤独”。

        虽然是玩笑话,但我觉得她们形容得还挺贴切的。

        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我在年纪尚小时就得了抑郁症,可笑的是我在病发十几年后才接受正规治疗(现在已有好转)。那个时候虽然学校有专门为学生心理设立“阳光咨询室”,但真正过去和值班老师聊天的学生并没有多少,这个咨询室在我待过的学校中基本上是摆设一样的存在。可能是因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正确认识在那个时候还不算普及,很多老师、家长提到学生心理问题,一律都当做“矫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待。老师/家长们不能理解学生,学生们得不到有效帮助,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此问题在学生群体中恶性循环。

        追溯自己的问题——一开始,我也以为是自己矫情,被老师和家长多批评了两句就受不了了(我小时候太调皮了老挨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事态的变化,我发现我经常莫名其妙陷入情绪低落的情况当中,即使并没有身上“大难”要“临头”,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能促使我情绪低落的事情发生。于是,我在小学的时候就“荣获”“林黛玉”的称号——我的同桌觉得我总是伤春悲秋,看待事物很悲观。但其实我自己也不明白,明明我每天都在学校里嘻嘻哈哈,回到书房却独自掉泪?

        “悲情剧看多了吧”,我总是这样自嘲。

        上高中后,我开始了寄宿生活。我发现我不太能处理好和同学之间的交往,无论男女。也有过玩得挺好的朋友吧,但快毕业时我身边空无一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我和我的好朋友们渐行渐远了。难过吗?好像也曾经难过吧,别人都有人陪,而我只有自己。

        但我真的难过吗?我好像也不难过。看起来没有朋友,实际上我一个人过得也很自在。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陈述这种矛盾感。在对自身角色还很混乱的年纪,我觉得我好像有一种无法理清的洒脱。

        这两年接受了心理咨询治疗后才知道,我为什么处理不好和别人的关系,这还真跟我的原生家庭有关──并且我患有重度抑郁以及中度焦虑多年。不过,抛开心理问题不说,也有我自身的性格原因——我确实是一个更为喜静的人(如果让我的朋友们知道了,她们肯定不会相信这个事实,哈哈)。除非是和长辈们约好的聚餐,其他时候的娱乐活动我都不会主动参与,即使是被邀请了也不一定答应。相比之下,我好像确实更喜欢待在自己的房间里面,无论是干点什么。

        看到别人的生活丰富多彩,自己只得面对房间的四面墙,会寂寞吗?于我个人而言,我还真不会。我认为这会让我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满足感……也许我应该把它成为安全感──在自己最为熟悉的地方静静感受时间的流逝──在大学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如果没有必要的事情,我是不会离开学生宿舍的)。也许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理解,但对我来说这简直是“满分决策”。

        虽然现在还不适合参加工作,但我已经开始期待工作之后的生活了!多赚点钱,买一套属于自己的小公寓,应该会更自在吧~我也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喝喝茶,看看书,偶尔需要复诊的时候就吃吃药、做做治疗,当作是给自己一些沉淀养性的时间吧。

        毕竟,独而不孤,真的有种无法言说的美妙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独而不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jq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