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世间》看完了。
看了电视剧,又找原著看,自然首先是对电视剧的认可,然后还想看看原著和电视剧的区别。
我认为作家在写小说时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能够比较随心所欲地表达思想,并且注重内容的深刻和文学性。而电视剧,作为一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需要照顾大众口味,吸引眼球,考虑收视率,所以,相比起来,电视剧的戏剧性可能更强,冲突会比较夸张,故事则更加吸引人,毕竟电视剧编剧在编织剧情吸引观众方面都是很有一套的。
因为这些特点,通常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通俗小说不在此列),大概率会更加好看,但多半会损失掉原著的一些品质,比如文学性,深刻性,历史感等等。
关于这一点,印象最深的是陈忠实的《白鹿原》。电视剧《白鹿原》拍的挺好挺认真,选的都是好演员,演的也好,如前所说,情节很吸引人,感动人,很震撼。但是和原著相比,作者的深邃思想和一些说不出的氛围似乎没有充分拍出来。
其实这也不奇怪,好小说里有些东西本来就是电视剧拍不出来的,就好像两种语言之间,很多韵味根本无法相互翻译一样。也因为此,我看到优秀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就总想把小说找来看。
看了《人世间》小说,最先跳出来的想法是佩服梁晓声的勤奋和社会责任心。
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和深入,最强烈的感受是,他要把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几十年波澜壮阔的巨变,这个时代里普通百姓跌宕起伏的人生,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人物做一个全面的客观呈现。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这一点,他获得了成功。小说获了大奖就是对他的努力的承认,更重要的,他为东北老工业城市的社会和人民留下了四十年历史的见证,塑造了周家三代人,他们的朋友和同事,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群像。
如果说有什么美中不足,恐怕也正是因为他一心要反映历史、反映社会以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要用文字重现一幅仿佛清明上河图那样,一个时期的人类社会的画卷,他的意愿太强烈,对计划贯彻得太彻底,太认真,小说有时候便失之于图解。这样一来,似乎损失了一些文学性和故事的合理性。阅读时,常常感到有些人物的人生走向突兀,不合情理。仔细想来,作者这样安排,恰是为了让这些人物演绎他心目中的某一类人,或者演绎他心目中一些理念,“任务”在身,故事只能这样发展。举个例子,小说中周蓉母女,就让人觉得有些别扭,郝冬梅最后的归宿也显生硬。
梁晓声是勤奋,优秀的大作家,多年笔耕不辍。根据他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放映时,曾经万人空巷,至今令人难忘,例如《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等,几十年后的今天,又将《人世间》带给了我们,在同时代的人们之间,口口相传。我只是记录下自己的一点想法,即使说的有点道理,也不掩其光辉于万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