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九问 || 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书九问 ||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 小生大琳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17:52 被阅读0次


1.   如何算是读了一本书?

首先应该明白一个概念,怎样才算读完一本书?真的非得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完才算读完一本书吗?但是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也不是每本书都值得从头到尾都看完的。

比方说一本专业书,大部分内容都是知道的,还有一点点是不知道的,那是不是应该把它从头到尾读完?再比方说一本小说,主要情节都看到了,但是一些冗长的章节快速跳过了,算是看过的吗?再比如说一本教人怎么做事的畅销书,我快速翻了过去,主要观点我都记住了,等到需要的时候马上就能用到,算是读过吗?

还有翻到一半,实在读不下去的经典名著,这样算是读过吗?

我觉得都应该算是读过的。

每个人的阅读层次不一样,方法也不同,实在不应该去攀比读书的数量。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阅读层次、能够激发自己的一些思考,我觉得就算没有完整地读完这本书,但这本书对自己也是有用的。

2.   哪里来的时间读书?

这是个时间管理的问题,也是读书态度的问题。

也许有人觉得看书一定得要空出一大块的时间才可以拿起一本书来看。且不说能否真的可以空出一大片的时间来看书,仔细回忆一下,当你真的空出了大片时间之后,真的拿起书来看了吗?就算拿起来了,真正看得进去的时间又有多少?

网易推出了一个蜗牛读书的软件,每天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阅读市面上出版的正版书,有兴趣想读书的朋友可以试试自己能否真的能保证每天阅读一个小时。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一些连贯性没那么强的书籍。比如说散文、短篇小说、技巧类、观点类的书籍。

排队、坐车、吃饭,这些对专注度并不高的事项里,完全可以够你读完一小章节的书。像《契科夫短篇小说集》、《蒙田随笔集》、《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秋叶大叔)这些章节非常明显、内容并不是很长也不是很难以理解的书完全是可以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

当你认真地算算自己读书的速度,你就能知道其实自己能阅读的时间是有很多的。有的人愿意花时间去知乎、公众号上面阅读一些长文章,为什么就不能花点时间去读一小章节的书呢?其实字数也是差不多的,更何况现在电子书这么多,怎么就不能随时随地地阅读了呢?

说找不到时间读书的朋友,你试着反问一下自己所谓的“大片时间”是指多少分钟的时候,你会不会突然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并不是那么喜欢读书”的人?

还有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连贯性比较强的书籍确实是需要用大片的时间去阅读,也需要读者沉浸其中。但我认为这样真正需要大片时间专注阅读的人早已经不是普通的读者,他们应该是属于阅读层次比较高的读者,有着自己的一套完整的阅读方法,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来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添砖加瓦”。

3.   如何选书?

秋叶大叔在《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提到一个说法:读书的类型要丰富,而不是仅仅追求读得多。

他提到应该合理搭配四类书:一、工具书,像字典、词典这些书,作为辅导,不懂就查;二、专业书,必须要懂得一门技术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三、视野书,除去自己专业领域内之外的学科书籍,不能仅仅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更要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待同一个问题;四、潮流书(我个人看法是一些畅销书)。

每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应该有所侧重。秋叶大叔认为应该从小学、大学、刚上班、和有了工作经验之后,但我个人比较偏向于根据阅读层次来选书,当然,我所说的阅读层次和在学校读课本书以及工作需要的专业书的关系并不大。

我始终认为对于书本的理解并不能以年龄和学历为标准,有这个年纪推荐的书目,但一定不能说这个年纪就应该读这种书。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哪怕他已经是一个大学生或者是一个工作好几年的社会人士,一开始就给他扔一本《红楼梦》或者《国富论》,估计下次就不想再碰书了。

有的人一直忙着上学、一直忙着考试,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除了课本以外的书籍,所谓的阅读理解也仅仅是局限在某一种套路里面,其实阅读能力很有可能比不上那些从小就开始阅读各种儿童文学的孩子。

所以,一开始应该要做的是培养对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度,可以先从一些难度不高、观点性比较明确或者是故事性比较强的作品先读起,比如说大冰的作品,张嘉佳的作品,刘同的作品,这些作家的书虽然总会有人跳出来诟病,但是对于一个刚刚接触“课外知识”,尚未有很高的阅读能力的人来说,这些书能够起到一个很好地引导作用。

当你有了足够的敏感度,并且学会了主动思考之后,慢慢地,你会发现有的书已经不能满足你的需要,所以你会想要探索更高层次的内容,这时候就可以稍微阅读一些经典的作品。当然了,不强求立马就去读四大名著,但你也可以读剖析四大名著的内容,以便于培养起更高的阅读能力。我的建议是读早些年出版的,比较有名的书籍,因为这些书已经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阅读层次的书,比如说余华、严歌苓、陈忠实、莫言、王小波这样的作家的书,然后你会发现之前看过那些年轻作家写的总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奇怪地方,你还会发现,原来好的作品能够让人不知不觉地安静下来,还会有这么多的感想。

然后,当你读的书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想要架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时候不单单是沉迷于文学小说。当然了,在此之前,我相信你也会接触到不少的“工具书”,但是由于知识和阅历某些方面的局限,很难理解到这些工具书里面的内容到底是在说啥,但当你有了足够的阅读能力的时候,再来看这些“工具书”的时候,你一定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像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精进》(采铜)、《好好学习》(成甲),这些书都能够很好地帮你理清思路、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当你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之后,你开始明白自己到底想要读什么样的书,也会开始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书籍,这时候的你就会开始进入“主题阅读”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快速了解某个方面内容、快速进步时候,因为你已经开始学会有选择、批判性地阅读,并且能够利用主题阅读的方式快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当然,对于某些专业性性比较强的大学专业来说,这个读书的技能估计已经被“强行”开始了。)

有了大量阅读的基础,我们对某些问题有了足够的理解和看法,我们往往会更深层次的阅读——哲学领域。这不是说一定要看哲学的书籍,也不是说哲学的书籍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才能开始看。而是说,在有了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会想要接触到更多宏大甚至有点“虚无缥缈”的内容,想要探索更多和生命、时空有关的内容。“我从何而来,去往何处”——这些东西放在现实生活也许并没有什么用,但它却可以让你更加从容地生活,更加宽容地接纳这个世界。

所以,要选择什么样的书,还得看你的阅读能力、阅读层次到了哪一个方面,不要怕被人笑,也不要说把读书看成是一件“神圣而又不可侵犯”的事。读书应该是像吃饭睡觉那样的简单的事,哪怕捧着一本流行小说来看,也不应该觉得自己就比那些阅读文学经典的人低一等,毕竟读书又不是比赛更不是攀比,自己读得开心、学到东西才是最要紧的。

4.   读书时速读好还是精读好?

其实这种问题,我在刚开始看书的时候也不断地问自己。后来想要看的书太多,而这些书的质量良莠不齐的时候,我就开始有意识地跳读。就像我在第一个问题说的那样,时间和精力有限,也不是每本书都值得从头到尾看完,完全可以根据你个人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速度。

不过,好书一定要精读,主题阅读的经典书籍也一定要精读。前者是那些经过无数人验证过的经典书籍,如《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的,我建议还是精读比较好;后者应该不需要多解释了吧,就像学经济的同学不应该放弃阅读《国富论》。

5.   读书是不是开卷有益?

我个人觉得是的。现在出书容易,噱头做足,内容却一言难尽的书籍一抓一大把,但不能说真的学不到任何东西。

往往有的书的精华会集中到作者自己的序言或是第一章里面,要是作者在开始就把全书的内容大致写全了,那后面的你真的可以选择放弃了,或者直接看看有没有优质书评或者基于这本书其他剖析算了。个人认为芭芭拉的《金字塔原理》读完第一章就完全可以了,后面的内容不过是来阐述她的观点,而且相对来说有些晦涩枯燥,不如别人对她这个观点介绍。

如果不幸读了一本毫无营养的书也没关系,至少你还可以反思一下为啥这本书写得这么烂,它表达的某些观点,要是换你来说,你会怎样表达?当你有理有据地指出这本书失败在哪,其实也是一个提高自己思考能力的方式。

6.   别人推荐说很好看的书看不懂、看不进去怎么办?

没关系,很正常。读书这件和看电影一样,都是比较私人的事,你觉得好的,人家不一定觉得好,没必要大家都觉得好的东西,你也要硬着头皮说好。

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我看了两次都没能看得下去,据说很经典的言情小说《十年一品温如言》我看了两次都没有感觉,对我来说照样没有什么影响。

这其实也是跟自身的一些经历有关,扯到阅读能力、阅读水平上去太麻烦了。干脆一句话,这本不好看,换下一本呗,自己瞅着高兴不就得了嘛!

7.   别人让我推荐书单,怎么推?

其实推荐书单这种还能发现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想要读书的。

之前我的朋友也问过我推荐书单的事情,我问她,你是要看哪一方面的?休闲的?专业的?长篇的还是短篇的?小说还是散文?科幻还是侦探悬疑?一般你没说完,估计对方就打住。又或者当你完整地说出一个名单的时候,对方可能有些为难:怎么这么多……

其实以我个人的阅读量来说,真的很难给人推一份很好的书单,我看书往往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地看,比较杂,只能说说我自己听过别人推荐的书。

其实网上有各种各样的书单,一搜一大把,而且分类齐全,推荐语写得也不错。真正想要看书的朋友总会有办法找到书单的。让我推荐,我只能空口大白话了,我只想谈谈某一本书的读后感而已。

8.   没有时间看完整本书,但是经常阅读知乎、简书、微博、微信里面的长文章,可以吗?

我个人不太推荐这种碎片式的阅读方式,除非是有目的地去寻找某个主题的相关文章,并且做好一定的笔记。(个人感觉这种阅读方法比较像是在写论文看文献)

之所以提倡完整地阅读一本书,最主要的原因是出版的书籍是一个系统的完整性知识。它会由浅入深的对一个主题进行描述,虽然前半部分有些冗长的地方,但是只要你摸准了整个框架结构,对自己的思考体系是大有裨益的。

我认为,只有当自己有一个完整的思考框架之后,再去阅读这些“零零碎碎”的长文章,将它们放进自己的知识系统里才不会轻易地被某些观点给带跑了。

我建议平时把一些相似的观点的文章保存到印象笔记里面,可以根据一个主题建立一个思维导图的笔记,然后抽一个时间出来把笔记整理好再把导图补充完整,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方法。

9.   读书到底有什么乐趣?

这里我想借用蔡康永的一段话:

为什么我常鼓励大家读书?因为我们的人生非常有限,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经验,看到别人的人生是什么样子。一有机会看到别人的人生长什么样子,就会培养出一种抽离的能力。

培养抽离的能力,能够让我们跳脱当下的痛苦跟挫折,比较容易面对失败。这个能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是靠着我们不断去摸索别人的人生,累积到足够的信心,知道世上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活着,还有无数活的可能。

煽情的大道理我是想不出来了,但是一想到我竟然和比尔·盖茨、鲁迅先生甚至我的子孙都读过同样的一本书,莫名地就有些激动,一本书既可以让我穿越时空也可以让我穿越阶层。我们生而不同,却在冥冥中有着一些些小小的牵扯,突然觉得自己也不是那么的一无是处了。

希望各位也能在阅读中发现读书对自己的乐趣,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九问 || 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nj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