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县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中心榆次老城内的东大街路北。东邻榆次名楼“思凤楼”和“榆次城隍庙”,西接位于老城中心的“天下第一楼”以及“榆次文庙”、“凤鸣书院”。一街之隔的南面是“榆州国遗址”。在老城东大街入口处购买景区联票,便可一览无余。
榆次县衙我国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县级衙署之一,据文献记载,县衙始建于宋朝,以后各代均有修缮。现存的建筑共有5间大堂、26个院落,从房屋的整体布局和规模形制上,显示了明、清时期的地方衙署的基本格局,体现了“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的传统礼教思想,故有“三晋第一署”之美誉。
本世纪初,随着“榆次老城”的修复,历经风雨侵蚀、趋于破败的“榆次县衙”也得到了修葺和复建,建筑面貌焕然一新,与老城其它古迹连成一片,成为老城中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
本文为介绍“榆次县衙”系列日志的第三篇,介绍狱神庙、死牢,衙神庙、社神祠等。
1、狱神庙
下图、“牢獄”大门
下图、照壁,中间雕刻的一员武将形象,两侧阴刻对联为:心田坦坦宜種德莫負心 天網恢恢易造孽難欺天
下图、狱神堂 前廊对联:觸法即欺天十惡不赦 悔過是回頭一體寬容
下图、狱神堂前廊下陈列的“木驴”,专为女犯使用的刑具。
下图、殿内的狱神坐像,据说他是明代人亚孻,中国杂神中最年轻的神。关于亚孻详情,请看本文“附录”。
下图、狱神右侧的侍从立像
下图、狱神左侧的衙役立像
下图、狱神庙的南面就是县衙牢狱,这是牢狱外景
下图、这是牢狱内景
下图、死牢的入口
牢门顶上的“虎头”,据说不是老虎,而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狴犴。明代学者杨慎说:“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四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古人说它“平生好讼”,所以把它的尊容画在狱门之上。
关于狱神:亚孻(孻:音nai,第二声)
明代的亚孻,人称 “亚爷”,其姓名已不可考。据说“亚”,即广东人的“阿”字的发音,亚孻是广东增城人,所以按当地风俗人称他为“阿孻”。他在明清之际是非常有名人物。清人钮锈《觚剩·续编》记述了“亚爷”成为狱神的经过。
明万历戊午岁(公元1618年),增城县狱卒名亚者,素称朴健。是年十二月逼除,狱有重囚五十余人,号哭不止,声闻于外,亚亟止之,兼问其故。众曰:“岁朝降临,合邑之人无不完聚。我等各有父母妻子,不能相见,且系重犯,势不可出,是以悲耳”。
亚俯首良久,忽曰:“无难也。我与尔等约,今夕各还尔家,俟正月二日齐来赴狱。我释尔罪应死;尔俱不来,我亦死;尔来而或失一人,我亦死;尔人人来,我至寿尽亦死。等死耳,何如行此善事而死也”。
是时法网少疏,且值改岁,不甚严稽,悉放回家。明年初二日,前囚陆续至,而按名呼入,不少一人。亚鼓掌大笑曰:“善哉”。遂趺坐而逝。 狱众感德,浣濯其体而加漆焉。以其事言于县,县上巡按御史,请为县狱之神。今肉身尚在狱中,凡有疾病瘟疫,祷无不应。尊之曰“亚爷”。
此事传开,全国上下均感其德,奉为狱神。清代不仅一般监狱供奉“亚爷”,就连刑部监狱也将他奉为狱神。
(本文来自网页,有部分改写)
2、衙神庙
下图、榆次县衙仪门,从门前向东,是县衙的东跨院。主要建筑有“衙神庙”和“社神祠”。
下图、这是榆次县衙东路的入口,匾额:润泽存长
下图、这是位于县衙东路最南端的“衙神庙”全貌。 衙神庙是一座独立院落,庙内主殿中祭祀的是衙署之神-皋陶,皋陶是我国上古虞舜时期的最高法官,是中国古代刑法的始创者。
下图、主殿匾额:衙神庙 前廊对联:刑而不虐為廟樹萬代人理 造獄決斷于衙立千載神明
下图、衙神庙中供奉的衙神-皋陶坐像
下图、皋陶右侧的武官立像,据说是皋陶的副手。
下图、庙内右侧的武士立像
下图、皋陶左侧的文官立像,据说是主神皋陶的儿子伯益。
下图、庙内左侧的武士立像
下图、这是位于衙神庙对面、坐南朝北的“社神祠”。
下图、匾额:社神祠 对联:中央德澤保四境平安 土府神明賜一方豐稔
下图、社神祠内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奶奶坐像
下图、这是在衙神庙院内向东拍摄的“思凤楼”西面,本博客有专文介绍,请看“推荐阅读”。
下图、这是离开榆次县衙时,在检票口拍摄的县衙“仪门”照片。匾额:晋藩首辅
全文完
原题 (原创)榆次:狱神庙与衙神庙 2016-10-17 21:21 发表
2018.12.30 阅读(120)| 评论(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