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谈到自己的孩子正处在叛逆期,并为此深感焦虑!
没有学习家庭教育之前,我也曾认为人在成长中真的会有“叛逆期”的存在,可是学了家庭教育之后,我才明白原来人并没有所谓的“叛逆期”,有的只是叛逆的心理。
生活中,家长们所谓的“叛逆期”一般是在孩子10至12岁时出现,在14岁时达到高峰,快一点会在18岁结束,慢一点的话要到24岁左右才会结束。
这个时期刚好处于人的青春期,于是叛逆就与青春挂上了钩,也导致孩子处于青春期的父母们特别的焦虑。
为什么父母会焦虑呢?在跟很多家长沟通过之后我发现无外乎这几个原因:一,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不会再对父母言听计从。二,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会再什么都跟父母说。三,孩子有了自己的社交活动,情感和行为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依赖父母。
把这些因素综合一下,你就会发现,这就是一个孩子逐渐脱离父母尝试自我选择和决策的过程。
小时候,孩子没有选择权,父母给女生买粉红色的裙子,给男生买蓝色的衣服,孩子就只能穿父母买的衣服。长大了,孩子有了自己的喜好,女生可能并不喜欢粉红色,甚至不喜欢穿裙子,男生可能也不喜欢蓝色,喜欢一些装饰感强的服装,父母买的他们不再喜欢,于是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开始叛逆了,想法变得奇怪。
这是叛逆吗?不是,这只是孩子对自我的形象有了设定,有了个人的喜好而已。
小时候,父母安排什么娱乐节目,孩子就跟着父母一起去参加,大人走到哪孩子跟到哪。长大了父母再提出参加一些活动,孩子会开始提出反对意见,甚至拒绝参加,他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于是父母会觉得孩子不听话了,很难沟通,开始叛逆。
这是叛逆吗?不是,这只是孩子在学习如何把握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
小时候,孩子的东西全是父母整理,父母随便怎么翻,对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长大了,孩子有了自己的隐私,电脑不准父母看,日记本不准父母看,交了什么朋友也不再跟父母说。于是父母觉得孩子跟自己有了隔阂,不再像以前那么亲密,变得叛逆无法了解。
这是叛逆吗?不是,这只是孩子能清晰的区别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懂得如何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边界。
回顾一下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我们有想过无理由的跟父母对着干吗?没有,我们只是在认知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想法并去亲自尝试一下而已。
所谓的青春期叛逆只不过是一个人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渴望独立去尝试和探索,也渴望自己的想法能得到尊重和肯定,渴望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验证自己的想法,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经历,渴望建立自我。
因为有了这些渴望,青春期的孩子就肯定不会再像幼儿时期那么完全依从父母。当父母感受到孩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容易把握时,自然就会觉得孩子仿佛变了一个人了,难以沟通也难以把控。
当一个习以为常的现象突然被打乱时,任何人都会有不适应,从孩子有了与父母不一致看法的那一刻期,并不是孩子叛逆,只是父母还不能适应。于是父母拼命的想维持原样,但是孩子的成长已经势不可挡,两种力量的碰撞就导致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现象”。
只有所有的父母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孩子其实没有叛逆期,有的只是在这个年龄可能产生的叛逆心理,父母才能缓解对于“叛逆期”的焦虑。
只有父母能够明白,在孩子从一个什么都依赖他人的人变成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这个过程中,作为父母必须要学会放手,必须要学会理解,必须要学会尊重,甚至要为他的成长高兴,父母就能够从孩子叛逆的阴影中走出来。
当父母们有了正确的认知,就会有理性的思考和行为,也就会明白面对孩子的青春期,需要的是帮助他们认知世界,教他们如何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陪伴他们面对成长中的欢喜和忧愁,直至孩子长成他们自己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