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我们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小时候因为年幼无知,对所有未知的事情都充满好奇和向往,所以喜欢听别人讲述那些未知。
怀念小学时代的夏天。那时候,天还很蓝,空气还很新鲜,池塘里的水还清澈见底,还有很多鱼儿游荡。
最喜欢的是夏天的夜晚,那时候彩电还没有家家户户都普及,电风扇还比较贵,我们夏天都喜欢出去乘凉。
夏天的夜晚,繁星洒满整个夜空,月亮照亮大地,萤火虫发出绿色的荧光,我们铺一张凉席,躺在葡萄架下的竹床上,静静的听着大人讲故事。
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故事,嫦娥奔月的寂寞,都在被镌刻在夏夜的时光里。那是我们未曾了解过的世界,那是一个神秘的世界,让我们都被深深吸引。
在后来的很多年,到了七夕节就在心里祈祷牛郎和织女能够跨过银河相会。
春天的时候,蝴蝶翩翩起舞,希望梁山伯和祝英台能够在另一个世界自由相爱。
我常常看着月光的清辉,想象着嫦娥在广寒宫是不是很寂寞和孤独?
后来读了5年级开始,家里都买得起电风扇和彩电了,村里也换了新的电路,不会经常停电,我和小伙伴们搬着小板凳在村里的路口听叔叔阿姨们讲故事的情景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这些年随着污染的严重,已经没有人在池塘边洗衣服了,池塘里也很少看到鱼儿游,夜晚不会再有蛙鸣,再也没有见过萤火虫,仿佛连星空和月色都蒙上了一层灰尘。
怀念那时的快乐和那时的故乡。过去是再也回不来的时光。
从小到大一直被父母教育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长大了才会有出息,不用一辈子在农村种地。一路从小学到初中,都觉得大学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即,是一个虚化的存在,内心常常觉得茫然。
因为从小到大成绩都挺好,一直被寄予厚望,他们非常希望我能考上一个大学。在我读高三之前村里没有人读过大学,很多人都是高中没必要就辍学了,读到高中的都寥寥无几。高中学业加重,我对于大学也没有太多概念,有些茫然。 真的让我对大学产生强烈向往的时候是在高一的寒假。当时在外公外婆家,在浙大读研的表哥从学校回来了,大家团聚在一起很开心。在吃完午饭后,亲戚们都在问各家孩子的期末成绩,有人欢喜有人愁。表哥是大家的榜样,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大家都说让我们这些孩子像他学习。他从大学开始年年拿奖学金,除了大一家里帮忙交了学费,后来再也没有问家里拿过一分钱。我们都很崇拜他,围着他问东问西,跟我们讲大学的美好生活和自由。
我们对他所讲的大学美好生活还是有所半信半疑,特别是几个才小学的表弟表妹们,觉得这些离他们很遥远。这时表哥打开电脑,给我们看了他们学校和他们的日常生活照片,我们才真的觉得大学是真实而美好的一个存在。
从那次之后,我也更加认真努力的学习,觉得未来不是梦,而是触手可及。
不管在任何时候,故事永远比道理更能说服人。故事比道理少了距离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具体的情景再现,而不是一个空泛的虚无缥缈的存在,能够直抵人心,引起共鸣。
我们每个人都要去丰富自己,做自己的主角,再努力续写自己的故事,成为别人的主角,成为一个内心丰盈而有故事有内涵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