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记忆

作者: 泰山寒梅 | 来源:发表于2018-12-06 08:39 被阅读25次

    当今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夏有空调及各种冷饮为人们降暑降温;冬天有电热毯,"小太阳",暖气片等各种取暖设备。然而现在的人们虽然过着优越而富足的生活,但人们心中缺乏温馨和幸福。不由让人时时回味起过去艰苦条件人们内心充满幸福的美好时光。

    从前的冬天气候要比现在冷好多,况且那时人们的日子也都特别艰难,防寒条件人非常差。那么,那时的乡下人是怎么过冬的?

    为了度过严酷的冬季,孩子们不得不穿着臃肿笨重的棉衣棉裤棉窝窝(棉鞋)。上下衣服往往是缝缝补补,补丁垒着补丁,棉窝窝穿的时间久了,邦子穿出破洞,露出了Ta大舅来(大拇指〉,各人的母亲都要拿块布蒙住洞口,用针线密密麻麻地缝起来。就这样反复穿许多年,直到烂得不能再穿为止。

    冬天的记忆

    小孩子家早上起得早,他们必须去上学。冬天少不了要戴上一顶"雷锋"式的"火车头"帽子。手上提一个用破旧喝水缸做成的小火炉,系上提手,一边走一边抡,炉火在空中形成一个红紅的小火轮。有的小孩会偷偷地从家里带点玉米黄豆之类的,下课时,蹦玉米黄豆吃,嘴上脸上会留下乌黑的印记。还有大胆点的调皮鬼,竞然在上课时偷偷地干起这勾当,冷不防,"叭"的一声,教室散发出玉米的悠香,随即小火炉里便冒出一缕青烟。自然也就暴露了目标,老师寻跡而来,没收了小火炉。下课后批评警告这个学生以后注意点,下不为例。小火炉又重新回到这学生的手中。

    冬天的记忆

    晴日的晌午,上了年纪的老人提上小登子,寻个避风向阳的地方,背靠老屋的三墙,操着手,面对太阳晒着暖阳。虽说冬天的太阳病怏怏的,有气无力地,但正午时分照在人身上还是暖洋洋的。你看,老人正在阳阳坡打着盹呢。

    那时的乡下农村,冬天里每家都少不了一个火炕。农村大都是锅灶连着一个大炕,炕是用土胡基盘的,中间留有通道。烧火做饭的时候,火炕就跟着热了。如果被子保温好,热度就能保持一整夜不凉。

    有的厦房没有连着锅灶,这就需要每天往炕洞里煨些燃料烧炕。麦糠,庄稼的秸杆,锯末等都是现成的燃料,忙罢储存起来,以备冬天所需。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就冒出一股股呛人的浓烟。被风霜严寒侵袭了一整天,人们就巴望着到了晚上,能舒舒服服睡上一个安稳温馨的觉。生活中的苦痛就会被这片刻的幸福冲淡了许多。

    冬天的记忆

    冬天少不了要下雪的,有时要连续下几天。天温明显下降了许多。大人也不用上工了。妇女们把火炕烧得热腾腾的,盘腿坐在炕上缝衣纳鞋,如果嫌一个太寂寞,便要邀来隔壁对门的妯娌过来,围坐一个炕上,边干活边闲话取笑解闲闷。

    人常说,下雪不冷消雪冷。冬天天气再冷也挡不住男人和孩子。男人本性心"野",很难在屋里圈住两天。他们会穿着胶鞋,戴着草帽窜门子,去找他们的伙伴谝闲传。难怪我们这里把男人也叫"外头人"。

    至于那些稚气未脱的毛头小子,他们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阳气足,不怯冷。下雪天反倒让他们欢天喜地,茫茫天地成了他们的乐园。他们手舞足蹈地在雪地里狂奔,堆雪人,打雪仗,扳冰凌……其乐无穷。

    冬天,蔬菜终止了生长,人们自然吃不上新鲜蔬菜。腌的咸菜,窝的浆水酸菜是在冬前就准备好了,现在只需揭开菜缸盖子,捞出菜,在案板跺得碎碎的,盐,醋,辣面一调,还是挺香的。热气腾腾的苞谷糁就着酸菜,简直是冬天的绝配。一家老小聚在一起,用着粗糙简单的饭菜却也其乐融融。

    现在丰盛的饭菜却味不出它的美味,光艳夺目的蔬菜水果让人怀疑是否含有激素和农药,它们能不能吃?高科技生产的保暖设备只能给了我们温度却给不了我们温馨。车辆泛滥,雾霾成灾,青山绿水离我们渐行渐远。

    冬深了,气候也冷了,我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温暖的同时,也会由然而生出对儿时冬天的怀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冬天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dd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