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诵读第22天】
梁惠王下2.5(1)
【原文】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王曰:“王政可得闻与?”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王曰:“善哉言乎!”
【译文】
齐宣王问道:“人们都劝我毁掉明堂,是毁呢,还是不毁呢?”
孟子回答说:“明堂,是君主施行王政的殿堂。大王想推行王政,就不要毁掉。”
宣王问:“能给我讲讲王政吗?”
孟子回答说:“从前文王治理岐地时,耕种的人只交九分之一的农业税,做官的享受世袭的俸禄,在关卡和集市上只检查而不收税,在湖泊和河流里打渔不加禁止,对犯了罪的人不牵连其妻儿。无妻室的老人叫鳏夫,失去丈夫的老妇人叫寡妇,没有子女的老人叫独,年幼而失去父亲的孩子叫孤儿。这四种人,是天下最穷困而无依无靠的人。文王发布政令实行仁政,一定先照顾他们。《诗》中说:‘富人们怎么也过得去,可怜那些孤独者!’”
宣王说:“说得真好呀!”
【感悟】:这段对话让我感悟颇深。齐宣王与孟子论及明堂和王政,孟子以文王之治为例,强调仁政需关注鳏寡孤独等穷苦无依之人。这体现了仁政的核心在于关爱弱势群体,彰显人性的温暖。也让我们明白,为政者应心怀仁慈,以民为本,只有如此,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