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先感谢陈娥陈老师,因为在陈老师的鼓励下,我有勇气也很幸运加入到永联研修共同体,特别感谢。
陈老师是很优秀的,是新网师专家讲师,是阅读高手……我们也在多个圈里共识,但直到今天有幸倾听到陈老师的讲座,我才发现,陈老师远远比我了解、比我想到的还优秀呀!
陈娥老师《教师专业阅读进阶阅读》朴实无华,有理论,更有陈老师的践行,感悟点也非常多。其中,关于读书时间问题,我深有其感,仅此分享自己观点——陈老师19年42本书,20年于都60本书,也就是一个星期一本书呀!那阅读的时间从哪里来呢?
阅读时间从哪里来?
早上6点起床读一个小时,
课间读书
下班读书来读
……
陈老师还分享了,朱永新教授每天5点起来阅读,孙影博士每天早上四点起来读书写作……
那我呢?
首先,我应该成为一名读书人。因为只有真真正正的读书,把心沉下去,通过接纳那些高贵的思想与情感,使自己变得高贵起来、温润起来,才能在对他人开垦的人文土壤上撒播并收获自己的人文品格,从而逐步影响和教育孩子。
再具体一点说,如果一个人连阅读都没有,那如何能够做到有一缸水、一江水、一海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活水去影响和教育孩子呢!我想,那样只能够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进行简单地灌输生硬的知识,至于教育教学的方法、技巧与课堂智慧等这些应该根本谈不上吧!当然,更不可能达到那活泼生动、深入浅出、出神入化的境界!
由此可见,一个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爱好者;一个合格的家长,一定是喜爱读书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更是对着书有着独特的情感;一个优秀的家庭,必定有浓厚的书香气息……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育者都不注重读书。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时间”。是的,阅读需要时间,更需要阅读者静下心来去感受和体悟。鲁迅曾有言曰“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会有的”。那为什么挤不出时间呢,我想归根到底是认为读书不是非常重要。如果认为读书不重要,一定可以找出很多很多借口、很多很多理由来不阅读。如果把读书作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来对待怎么会抽不出时间来阅读呢!
陈老师也是一名老师,和我们一样——有早晨、有课间、有下班……但是,我们用来干嘛了呢?
关于此,我还是认为是思想问题,思想上没有深刻认识到读书的意义,所以行动上就拖三拉四……
2.如何为人,也就如何教学
刘永要刘老师分享的一段话,作为此文前言:
我是一个比较懒,还是比较粗枝大叶的人,我比较擅长于大的方向的掌控,而如果让我做那些琐碎的细致的事的时候,简直就是要我的命。所以我的课堂我也只是大方向地指引,我会和学生商量如何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就由他们去做了。
不是恭维,客观地说,我也是一个比较懒、比较粗枝大叶的人,在课堂教学上也是喜欢把握大的方向,不喜欢,甚至有些讨厌追求细枝末节。刘老师是幸运的,因为其教学的是深圳市名校中学,还是教语文的;而我有些不幸,我在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小学教学,最要命的是,我教的是小学数学。最重要的,因为学科差异,或者说因为数学学科的严谨细致决定着教学必须要追求细致!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提出,我们如何为人,也就如何教学。我为人粗心大叶,而我的教学也是如此——今天上午,线上教学第六单元 年、月、日的年月日的认识第二课时,我昨天晚上精心研读《玩游戏,学数学》此课时内容,把握其教学思想教学流程并充分准备教学课间。但是,上着上着,不太想上了——我内心十分清楚我应该把学生带到日、月、年的那个层次的理解上,也非常清晰地知道教学流程,但是,就像我所知道的一样:只是大体的思维结构框架而已,具体细节,具体引导这些我都是模棱两可,甚至拿着书本找都有些困难……
当然,可以从交给孩子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泉活水来解释反思,但是我认为,主要还是因为我个人性格行为决定的——如何为人,也就如何教学。
反思:
1.趁早转教语文,但不要教低年龄阶段的;
2.改变自我,刻意训练自我,加强对细节的把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