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意思是说,从冬至这一天开始,阳气回升,白天一天比一天长,新的循环开始了,值得庆贺。古人讲:冬至大如年。某种意义上,正是对新的开始的祝祷。
文化之于时节,从来不只是意义赋予,而是生活的日常,会涉及饮食男女、民风民俗之种种,我们就从古诗词里,品读冬至这个节气所赋予的自然与人文内涵吧。
①唐·杜甫《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赏析:时间飞逝,节物相催,转眼又是一个冬至日,阳气渐生,春天已在孕育中。过了这一天,白昼渐长,所以说刺绣姑娘就可以多增加工作量,赶制过年新衣。芦管吹灰则表示又到了一个新的节气。
说到腊梅花,早晨去湖边散步,恍然间看到枯树丛中有一抹淡淡的黄。岸边的柳叶轻拂,竟不像枯黄,婉若新生。我以为是暖冬的原因,原来千年之前诗人就有这样的描写:冬至时节,柳叶如眉,梅花欲放,天寒地冻中已孕育着一片生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多么曼妙的诗意,让冰冷的冬日瞬间拥有了生命的底色。
在周易十二消息卦的时间轮盘上,冬至的指针正好行进到“地雷复卦”,卦象是五阴在上,一阳居下,这便是冬至“一阳来复”的文化渊源。“复卦”犹如一束意外的光亮,瞬间点燃走出困境的希望。“一阳来复”是天之大道,周遭即便“千里冰封”,但因为“一阳”的复临,世界永远洋溢着解冻的希望之光。
陈志岁《载敬堂集》说:“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时节,经过至暗时刻,就是新的开始,充满了希望与喜悦。
②元·马臻《至日即事》
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赏析:《东京梦华录》中写道:“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冬至大如年”,古时冬至日,人们有“祈福、祭祖、宴饮、拜访”等风俗。这首诗非常生动的描写了当时民间的风俗活动。
“天街晓色瑞烟浓”,冬至这天,天色还未亮,香火氤氲,爆竹声声,祈福、祭祖的香烟已经弥漫京城了。“名纸相传尽贺冬”,古人访客,是要先投名刺的,所以是名纸相传,人们互传名片走亲访友,拜冬宴饮。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家家门帘不卷,户户笑语相唤,杀猪烹羊,采买蔬果,好一副教人向往的清平乐图卷。
在天寒地冻的季节彼此走动,知道有人可访,或者有人将来,大概也会平添几分暖意吧。或者也和现代人每到年关的聚会差不多,到了岁末,总会生出休息念头,和友人闲谈一年之进益,展望一下来年大计。
穆旦有首诗写道:“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老百姓的冬至日就是一年中最庄重而欢娱的日子,充满了温暖的烟火气。
③宋·苏轼《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赏析: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诗人在冬至日这天独自去游览吉祥寺。吉祥寺以牡丹而闻名。春天的时候,诗人曾去欣赏过盛开的牡丹,那时游人如织,一派热闹景象。而在寒冷的冬天,在萧瑟的冷雨中,自然是人迹罕至,只有诗人自己。“井底微阳”,即指三候阳气生,水泉动。尽管天寒地冻,冷雨枯叶,也许井水已经开始回温了,也许春天就悄然而至了。
还有谁像苏夫子这样特立独行、超凡脱俗呢。总是在寒冷中寻到温暖,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绝望中看到转机。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说:“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我仍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
这就是说的苏夫子吧:不困于境,不乱于形。不因外力而改变,始终坚守自己的本心。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开阔内心,充满希望。
冬至是一年最后的考验,熬过这最漫长的一夜,我们的生命就开始由衰转盛,“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
虽然还有九九八十一天的数九严寒,还有长长的寒冷需要穿过,“一阳复生”,春天已经在来的路上,万物可期,一切可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