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读鲍鹏山教授《论语导读》
雍也第六(6.1—6.10)
原文:
6.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6.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解读】这一章是孔子与弟子冉雍很有针对性的谈话。实际上是师徒俩探讨“简”的境界和理解问题,因为孔子赞许冉雍有“可使南面”之才,其才能之中包含了处世简约这样的品德,但冉雍感到自身的“简”与子桑伯子的“简”有不同,而子桑伯子并不被当时的人所认同,所以冉雍有这样的疑问。冉雍是想借孔子对子桑伯子的评价,弄清楚“简”的差别。孔子笼统地评价了子桑伯子的“简”。但冉雍更进一步的分析了个人行为的“简”与办理行政事宜的“简”的问题,实际上说的还是一个度的问题。孔子认为冉雍的理解是对的。
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6.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6.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相党乎!
6.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6.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6.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6.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6.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分享:
孔子对公西华的母亲,显得很吝啬,对原宪的乡里乡亲却又很大方。理由是“君子周急不济富”。
孔子深知原宪这样的穷人,一定有很多穷亲戚穷朋友,原宪做官了,他们对他一定有指望,希望得到他的接济。所以,原宪此时一定有来自这方面的压力,孔子多给他一些就是为了这一部分的支出。此可见孔子体察人性亦体谅人性;也不排除孔子想通过原宪周济一下与原宪一样贫穷的人。由此可见孔子布施仁慈而不露痕迹。
想起一则报道:一个妈妈带着六岁的孩子坐火车,对面坐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孩男孩。男孩不知道怎么打开手里的加多宝,捯饬了好长时间。对面的妈妈看到了眼里,就问自己的儿子,你渴了吗?咱来喝六个核桃吧!说着,给儿子打开了一瓶六个核桃。这样,对面的男孩自然知道怎么打开手里的饮料了。
可以看出,这位妈妈有着与孔子一样的仁慈智慧。
刚才大家说到明天是父亲节,也快端午节了,我儿子昨天上午给我打电话说,给我和爸爸寄了他学校上海交通大学的粽子。我说,儿子,我们应记不到你,你还给我们寄粽子!儿子说,他自己也有一份。我问他怎么又弄了一份?儿子说,那你就不用管了。我说,这爱也太满了吧!
昨天中午我从值班的地方回到家,去姑娘家看望外孙,姑娘不吭声给我微信上转了500元,还点收了,留言说,马上父亲节,还是爸爸生日,让我看着给爸爸买点东西,她带着孩子买的不合适了,来回换着也不方便。昨天晚上,儿子又打电话说,想给爸爸买一双运动鞋(去年儿子打工挣的工资已经给我们每人俩买了一双运动鞋了),夏天穿的。我说,爸爸有鞋,不用买了。儿子说,也不很贵,有活动还是买一双吧!我看说不过,就说那你看着买吧。
真心感谢一双儿女的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