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湾有一部电影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从一位有多年家教经验的人根据自己的经验融合写出来的小说改編。
内容大致是,有一位求好心切的妈妈,每天盯着小孩子读书,小孩最后考上了第一志愿,但却在考上第一志愿的當天,选择跳楼自杀。
电影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场景,妈妈总是对小孩子说,要不是你们,我早就变成一个教授了!妈妈年轻的时候是留美碩士,后来為照顧小孩中断自己的學術生涯,成為一名以小孩為生活重心的家庭主婦。
平日生活中小孩不认真念书或成绩考得不好,这位妈妈時常掛在嘴上说,想想看人家会怎么看你爸爸(爸爸是名系主任)
小孩自杀后,妈妈才开始透过各种方法去找出小孩的死因,而后发现原来是自己一手促出小孩的死。
电影取名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原因就在此,即使亲如子女,每个人仍都是独立的個體,有自己的人生的路要走,在过程中我们可能可以扶她一把,但却不应过度掌控!
这部电影主要是从小孩的角度去看妈妈,而給我的感想是,人(媽媽)不要犧牲自己的需求去嘗試換得別人(外界)的肯定或認同,這樣才不會有怨,彼此的關係也才能往正向走!
虽然我没有小孩,但是我也常常為了配合別人的需求,去改变自己的行程,但是当对方的行程无法确认时,会让自己总是处于等待的状况,没办法或沒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最后对方取消了约会,自己白白等待了許久,这时候不免有怨,在心中暗怪对方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决定以后必须要以自己的行程为主軸來安排時間,当彼此时间可以配合的情况,就见面吧!当彼此时间無法配合,就随缘吧!
如同脱不花的121条人生守则其中一条,接受别人对你的不接受!衍生出来的意义就是,有时候放手是一种祝福!不仅是对对方更是对自己!
太多时候我们总是以为我們做了对对方最好的选择或幫忙,开口就说我是为你好,但是对方不一定这样感覺,也许对方反而觉得很受制,對彼此的关系不见得会是最好的!
选择先注重自己的需求,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情,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当因缘具足的时候,我们一起攜手同行,不去强求彼此的配合,这样也许是最好的情况吧!
活出彼此的自由度,让每个人的人生都各自精采!让强强联合,而不是牺牲一方的需求去满足对方,也许这是对彼此最好的祝福吧!
愿我们都各自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