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到王小杨时的场景。
暑假已经过去了,开学第一天。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一班的教室里,我和所有同学一样,趁老师不在的空档,讨论着虽然有暑假作业但不用每天上课的暑假,讨论着暑假看过的电视和追过的剧,讨论着暑假去河里捉过的雨和虾,岸上的青蛙和蚂蚱。
同学们的讨论激烈而兴奋。每天都生活在那个不大的小镇里,大家的暑假生活大同小异,那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便是最大的趣事了。
2
教室门口,班主任的出现,给所有的讨论都按下了暂停键。
一个看似和我们同龄的女生还有她的爸爸妈妈跟在班主任身后。班主任走上讲台,示意站在教室门口的她进来教室。班主任简单地跟大家介绍了这个新来的转校生,安排她坐在了我后面一排的空位上。
白色的衬衣,红色的背带金丝绒长裙,扎着不长的马尾,发际线的头发卷卷的,贴着皮肤,好像比我要高一点点,脸颊有浅浅的酒窝。
她叫王小杨,我青葱岁月的最佳损友。
王小杨的爸妈来镇上做生意,和我家离的不远。从此,我上学的路上有了伴。从此,王小杨在陌生的小镇有了伴。
3
10岁那年,第一次和王小杨一起去县城 ,像是约会吗?我俩并没有去看电影,鬼使神差地进了新华书店,花了巨额零花钱,每人买了一本厚厚的作文书。为什么会买作文书呢,为了回家给各自的爸妈一个交代,下次不再阻扰我们俩小孩一起去县城。
我俩怎么没走散呢,可能因为县城太小了,而且条条大路都很直。我在后面,抬头就能看见前面的王小杨。
4
那个时候,我们那个小地方很流行听课。镇教委会的一群人去每所小学听一些老师讲课,人模样的坐在教室最后面,听老师讲课,给老师打分评级。
上课铃声响起,开始了我们早就排练了很多遍的某节课。那节课老师讲的是《我的战友邱少云》,整个过程很顺利,我们无比乖巧,积极有序的回答问题。
老师为了渲染氛围,搞事情,在快下课的时候,深沉而动情的说道:让我们为伟大的革命烈士邱少云同志默哀1分钟。我们齐刷刷的起立,低头,默哀。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后排的戏精王小杨竟然发出了哽咽的声音,我紧绷着嘴,扭头瞄她,我俩不坏好意的一对视,这一对视完了,我俩再也绷不住了,笑场了。老师尴尬的请同学们坐下,喊了下课。
或许老师放弃了我们,或许老师被评了很高的分,不管怎样,课后并没有找我们谈话。那次笑场事件却成了我俩提及必笑场的梗。
5
12岁那年,我们读同一所初中,王小杨寄宿,我走读。不同班级,见面时间很少,相同时间的那节体育课,是我和王小杨每周待一起最长的时间。
我们聊同学,聊老师,聊近况,聊想读的高中,聊未来想做的事。情窦初开的年龄,少不了聊聊收到哪个的情书,哪个讨厌的女生,哪个见了面自己却超级紧张的男生。
如果每天每节都上体育课,那我猜我们可以聊到地老天荒。因为遇见了世界上另一个自己,成长的烦恼不再是烦恼,相似的灵魂,迷茫着挣扎着相互鼓励着努力长大。
6
14岁那年,王小杨的爸妈去别的地方做生意,她又要转学了。临走时,王小杨送我一张小卡片,薄薄的蓝色背景纸是她作文书的扉页,剪成正方形,贴满了她从各种贴纸海报上剪下来的小花花,写了一句肉麻的祝福我的话。
通讯不那么发达的小时候,转学了,意味着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王小杨走了。我把祝福的卡片存放在我的作文书里,我把王小杨存放在心底。
我不再是个小朋友,一个人也可以去县城闲逛了。县城的大路依然很直,可是在拐弯的岔路口,我却再也看不到王小杨了。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 第2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