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被一个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新闻刷屏了,一位妈妈陪儿子写作业,结果累到心梗住院了,然后这位妈妈表示:“想通了,命重要,作业就顺其自然吧”。
很多陪孩子写作业的家长表示非常认同,纷纷发表了自己在辅导作业过程中的各种感受。
我在家里就专门负责辅导孩子作业,虽然没有网上流传得那么抓狂,但总有一些事情让我压不住心中的怒火,想对着孩子吼上一通。
“的地得”不分,就是其中一项,小学在这方面还没有那么高深和拗口的要求,只要记住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这几个简单的规则,就能够解决百分之八九十的问题了。
但孩子偏偏就是记不住,每次作文和课文默写,必有几个乱用和混淆的情况,这让我非常崩溃,在一一帮他纠正的时候,就在那里想:为啥就是这么屡教不改呢?
前几天三水在点评我的文章时,两千来字的文章里,帮我指出了近十处“的地得”误用的情况,并且有的非常明显,例如:“我赶忙谦逊的对他说”,这里的“的”明显的就应该是“地”,我并不是不知道,但却在字里行间中充满了这种错误。
回想起辅导孩子作业时那种怒其不争的场景,再看看自己,的确有点汗颜。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好友帮我指出这三个de用法错误的问题了,早在第一次被训练营的点评嘉宾点评文章时,首先被提到的就是关于de用法错误的问题。
自己也算是屡教不改了。
关于这几个字de的用法和历史,我特意在网上查了一下:
在唐宋早期白话中,有“底”“地”“得”三字。元明以后,“底”变为“的”,而“地”“得”也多用“的”。一时间,三个字几乎统一为“的”。民国时候,胡适等学者提倡白话,于是也曾发生过“底” “地”“的”到底该用哪个字的大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你想用哪个就用哪个,完全看个人习惯。
所以去读四大名著的作品,去看鲁迅等民国大师的文章,很多时候都是不分哪个de的。
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总感觉中间是经历了多次反复。我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三个de的用法是有严格区分的,等到上了大学,以及参加工作后的很多年里,慢慢就淡化了这个概念,或许也是因为不参加考试也就不重要了。
所以孩子上小学后,当老师在我帮忙辅导过的作业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叉号时,我才知道现在的要求还是那么严格,或许是用法又改回来了,也有可能是一直都那么严格。不过已经养成了这么多年的习惯,一旦写起文章,就完全不顾了。
在我文章里,最常犯错的是“的”和“地”,其实不同的de字其实表达的含义及侧重点也不同,“开心的笑”是静态描写,让人想到的是挂在墙上的一张笑脸,而“开心地笑”却是动态描写,让人感受到的是爽朗的笑声。
写作也是一种态度,整篇文章这么多“的地得”不分,并不是不知道三个字的用法,而是没有去关注细节,而一篇优秀的文章,常常就是需要细节展示足够到位,措辞经得起推敲。
我经历的几次点评课,都是从de的用法开始评起,这里要纠正的其实不是几个错别字,而是对自己一种从细处着手的要求。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应该就是要从这些细节入手。
的地得,算是我在简书的第一课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