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从我指尖注册登陆它的那天起,连我都没有想到,我的思想和情感,在这里驻足了这么久,直到今天,还一如初见。
简书,是一处思想的大集,情感的超市。此常驻的人,尽管时光荏苒,书者迁变,能坚守如初,不断默默更文的人,必是此生与文字生来有缘的。
来此行文的,面目各异,各有所求。有得思想空虚,打发时间,消遣自己。有得以此看做是一所文学的道场,看文章,学写作,混圈子,寄望终有一天,以此做为自己文学路上进级的第一级台阶,自己能如期所愿,见风使舵,搭乘青云,登堂入室,为自己平凡的人生尽早换上一块与众不同且熠熠生辉的人设标签。因为现在的人都非常看重张爱玲的一句话:“成名要趁早”。这才是人生的切要关键所在。
即便一时不能如愿,也可以退而求其次,一旦时机成熟,还可以带出一干人马,揭竿而起,以读书或文学的名义,来办社群,开班培训,广纳门徒,短促突击,知识变现。尽可以在山雨未来之前,把自己文学的志向活出另一番群中显贵,有里有面儿的风景。
每到此时,简书,对于他(她)们,就变成了美国人眼中清华,或是北大,一旦开班扩容,简书便成了他(她)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与活水。正所谓:“同心相近,同气相求。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在简书,记得我在2020年登陆,那风起云涌的当口,空降来了很多的“文学淘金客”,可他(她)们叱咤风云挥斥方遒到去年,却早已见不到他们的身影,商人无利不起早,他们虽是以文学的名义,其实不过是一群汹涌而来却又终将匆匆而去的简书过客。
不了故人哭,只见新人笑。如今简书的浮财,大部分(约五分之三)都在几位简书董事、简书小管家或PL理事会等文学大员的手上。剩下的五分之二,都集中在各家文阀巨人简书伯乐的手上,由着他们的性子,在简书这块文学净土上播种、生根和发芽。也许有一天真的会惊现类如莫言大师一般另文学魔幻,让世人侧目的扛鼎之作,也未可知。反正到了今天,我在其间,已经愈发嗅出了一股股充盈于世的浓烈奇香来。
除上述和于此借以消磨时光证明存在的群体之外,余下的就是以我为代表的“文学纯粹的稀有物种”了。这个群体约可占到简书总体用户的五分之一左右。我便是其中一个。
前几天,我把自己装扮成街道居委会的王大妈,写了一篇关于《我与简书的故事|人老最怕心寂寥》向该栏目投稿,被PL理事会呵斥出来,说那不是我:“你写的那是街道居委会王大妈与简书的故事”。
想🤔这世间,科技在发展,文明在进步,无论是明星或是凡人,只要消受得起,每个人都可以给自己做个拉皮换脸,亲身体验一下万物趋美的妾(切)身感受,这又有什么令人惊诧不解的呢?我这只是给自己身上穿了一件“街道居委会王大妈”的女性马甲,那PL理事会就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刚没马蹄”了吗?这世道,怎么了这是?如总这样的话,我看PL理事会这座尊位,还是请出“本山大叔”来当才好更接地气,更聚文心。
眼看着写了这么多,总要写一些自己与简书的缘分感受才好不被PL理事会再一次P掉。
两年多的时光,我见证了简书变迁,简书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从起初的短粗行文,满嘴的“顺口溜”,到如今的心物合一,信笔由心,文笔纯熟。我自信,与简书作伴的时光,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历程。它让我每天的感情和思想,从以前的一具行尸走肉变得日益充盈起来。让我每天在简书的方寸屏幕之中,写下我那么多流露真情的文字。简书,做为我最温情的朋友,我要感谢它。
时至今日,我已在简书写下了近112万文字。这些文字,相比于文学,尽管稚嫩,尽管粗粝,但我还会象始终如一爱慕一个心爱的姑娘一样,不忘初心,求索于她,沿着我的文学心路去走,即使书不厌倦,人已倦屈,只要我还能拿起手机,击键文字,我还会钟情于它,与它相守。
尽管我写出的一时还不能散发出文学意义上的流光溢彩,但这用两年多时光里用心积累出的那些文字,这份坚持,就足以让我为自己喝彩,就足以让我尽情地领略到这种凡人思想的不朽了。
“山无棱天地合,蒲草韧如丝,磐石是不是无转移?”我与简书的这份情缘,都不会转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