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闲话古诗词
点燃荆公改革决心的历史节点——读《王安石诗选》之《春风》

点燃荆公改革决心的历史节点——读《王安石诗选》之《春风》

作者: 眠鹿 | 来源:发表于2017-08-06 02:40 被阅读0次

到手一本周锡复选注的王安石诗选,令人惊喜地按诗作年代先后排序编写。一些年代不明的作品,也都尝试着按内容、风格等考据出大体写作时期,很是贴心。

一下子就翻到中间看《春风》,因为这年王安石奉命使辽,我坚信有那么一个时刻,一个固定了的,重要的,无法变更的时间点产生了,决定了历史下一步的进程。

嘉祐四年冬,王安石奉命送契丹使者北归,回来就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我常想他的这次出使会是怎样的情形,也许为了大宋的面子做出刻意的热闹,护送着澶渊之盟结下的“友邦”使者,一路热热闹闹鼓乐齐鸣。内心的不忿无从表露,更兼一路走来,所见宋朝边境防务松懈,无险可据,恢复国土的决心定是在那个时候就立下的。而朝廷的一班士大夫们紧握着“老成持重”四个字为偷安苟且的护符,开口便是祖宗成法,只要君主不生事,仍是太平盛世,全然不管西北群狼环伺,亡国就在眼前。

这首《春风》就是在使辽的路途中所写,却不见郁气,语气生动活泼,描写北国风光也明丽一如江南。与其说“全篇流露出收复山河故土的心意”,不如说已经流露出这片土地定能收复的信心。

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著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周锡复在注释里对全诗逐句翻译,译文贴切又富于文学性,十足民国翻译家的派头。除了”日借“两句实在太诗意了需要意会才能尽兴,这译文是对原诗最优美的注解:

骑马在春风中一路向着北方的燕地进发,却好像置身于祖国的旧山河一样。
树林边碧绿的江面上,浮动着春天的暖气;原野上烧着野火,烟雾弥漫,尘土飞扬。
太阳带来了嫩黄的颜色,刚刚把它点上柳树梢头;春雨催促着新绿渐渐回到田间。
回头却不见有辛夷树开花,这才意识到看辛夷花开是去年的事了。

时年四十岁的王安石骑着马踏上北方的失地,在他的心里,这里就是大宋的河山,即使被割让给了契丹人,也不是异域,亲切得如同家乡的江南风光,一时竟忘情。直到回头看不见江南的辛夷花,这才想起这里不是家乡,是亟待收复的失地。

于是他回朝撰写了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后世总有人批评荆公用人不当造成变法失败,其实他在这次上书中重点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紧迫要求),却被仁宗搁置不用。心灰意冷之下,更兼母亲病逝,辞官丁忧的王安石开始了持续整个真宗朝的隐居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点燃荆公改革决心的历史节点——读《王安石诗选》之《春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fg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