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坐地铁上班,和平常一样,看了会手机。就拿出史铁生的《务虚笔记》,同时用笔这画画那写写,一不留神笔帽掉地上了。我们都知道北京的地铁那人叫多,抬眼看一条腿,两条腿,满眼都是腿,就是不见了我的笔帽。
这个时候,一个小伙子。迅速蹲下,摸到了笔帽递给了我,然后小伙子跟我闲聊了起来,印象最深的是--“叔,你这么爱看书,学问特别大吧。”
虽然学问没多少,但是听小伙子这么说,还是很高兴,中国的传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深入民心,人们都认为读书还是一个好习惯。
而在《人世间》里有这样一段:
后天影响对于他们的人生也很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在全面禁书到处烧书偷偷读书藏书会被举报的年代,他们基因中爱书的一面及时觉醒了,都成了如饥似渴的读书种子。正是这种与众不同,不但使他们本人,也使他们当年清贫的家成为吸引郝冬梅和蔡晓光的圣地。所以高考一恢复,周秉义和周蓉兄妹都成了北大学子,甚至在大学里也出类拔萃。 如果没有后两方面的特殊性,估计当年成了郝冬梅丈夫的周秉义,“文革”后也很可能遭遇婚变。即使郝冬梅决意从一而终,她母亲也很难善待出生在光字片的女婿,蔡晓光更不可能始终对周蓉一往情深。周蓉毕竟已五十多岁,出国十二年,以蔡晓光的条件,另找一个年轻漂亮的妻子太容易了。何况只要他提出,她几乎没有理由也根本不会以任何理由不配合。然而,一个女人仅仅年轻漂亮,不足以让蔡晓光一往情深。周蓉所具有的特质正是她们所欠缺的,也是蔡晓光精神上最需要的。他表面上是个好好先生,其实思想深处自有圭臬,而周蓉是唯一了解并与他共同稀释精神苦闷孤独的女性。
读书总是好的,引发自己的思考也是好的,如果能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那更是好的,你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