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朋友圈发的文章有啥用吗?”
“每天工作那么累,还老写那个干啥?”
“写那些文章别人给你钱吗?”
以上几句话是我跟我老妈通电话的时候经常能听到的一些问题。
平时晚上没什么事情的时候,我喜欢写点关于科技互联网,个人成长的文章,发表在一些媒体平台或者是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我老妈对于这种行为很是不解。一方面她对于互联网这里的东西不是很懂,看不懂那些专有名词,还不懂各种互联网理论,另一方面,他对我业余时间的分配也不很认可。
她总告诉我,晚上洗完澡就早点睡吧,别整天捣鼓点没啥用,也不挣钱的东西。
我发现很多家长特别喜欢让自己的子女从事一些看起来相对轻松的工作。我老妈经常教育我说:“到时候你辞职回来考公务员吧?铁饭碗,多好啊!或者考个老师也行,每年两季的寒暑假就休息很长时间,还有双休,也不用加班,不像你现在这么累。”
每次面对这种提议,我一般都会搪塞过去,依然我行我素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之所以一直坚持着做着这些看起来没什么用,但是很辛苦的事情,是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努力,别人就在那个时间段发奋了。这个世界上总有人比我们更聪明,而且更加刻苦,要想不被淘汰,我们不能落下。
其实我们都知道,家长都是为了我们好,不希望我们那么劳累,从事一些轻松的工作,还有很多业余时间做点别的事情。包括我每次回老家,在家里还会写点文章,他们会觉得回来就是休息的,不应该再去做这些事。
可是,我们自己都懂得“越努力,越幸运”的道理。
现在的互联网行业竞争相当激烈,人员竞争也是如此。从去年年底一直维持到现在的裁员潮一直未消停,国内企业,跨国企业都没能幸免于难。曾经备受羡慕的外企成了很多人的温床,当浪潮袭来的时候,很多人一味地去哭诉抗议,但是却不反思过去的自己是如何摸鱼度过自己的职场生活的。
其实我们人类都有惰性,都是十分向往“钱多事少责任轻”的工作,除非我们是首富的孩子,或者是领导的孩子,否则很难实现这个愿望了。
我不是瞧不起公务员那样的工作,只是不喜欢那种活法。家里有人曾经做过事业编制的工作,听她给我讲过其中的种种。他们没有考勤,没有绩效考核,没有KPI,没有什么压力,每天上班四五个小时。基层工作每天也没什么事情可做,周而复始,整个人都木了,犹如形似走肉。多个心的人去搞个副业,总算有点事儿干。
在有关部门混迹多年,除了对食堂的饭越来越挑剔,体态越来越丰满,别的什么也没学会。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下,人会主动地停下脚步,享受快乐,丧失了主动进取,发奋向前的动力。刚走出校园,踌躇满志,挥斥方遒的年轻小伙子变成了油腻的中年大叔。二十多岁的年龄,四十多岁的身体和心态。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人工智能、AI,有很多人会被轻易取代而事业。我想起了前两年被辞退的高速收费站的大姐,除了收费他们什么也不会做了。国家是没有办法把所有的收费站的人工都替换成机器的,因为总要给人类留点活路。曾经备受关注,有编制,有五险一金,在空调房悠闲的工作现在被大家嗤之以鼻,令人唏嘘不已。
每条路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选择勤奋还是安逸没有对错,但是时间永远是最好的见证者。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勤奋者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掌握了更多的资源,而安逸者一直停滞不前,最终可能被社会抛弃和淘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大家都清楚的很,怎么就到了动手,很多人就怂了呢?
华为每年要投入几百亿进行技术研发,其中有多一半进行的是基础科学的研究。而这些基础科学就是目前看起来没什么利用价值的科学成果,但是华为一直在坚持做。很多人就认为他们在做很多无用功,这也就是我们这些外行人不懂人家内行创造价值的地方。
没有热力学、牛顿力学以及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等科学作为基础,两次工业革命根本无从谈起。只知道烧煤的人是没法做出蒸汽机的,必须要有热力学理论的支撑。不把电磁学搞清楚,也不可能有电的应用,如果你去问麦克斯韦他的电磁学方程有什么用,他可能没法想到我们今天享受的科技成就与此有关,包括电和电器都是他奠定的基础。
这就是基础科学的价值,可能在十年内都无法创造价值的理论,在未来被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开发中,将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而我们平时写的文章,码出来的字也是一样,都是建成摩天大楼的那些基石。基石垒的越多,大楼盖的越高,可能目前效果还不明显,因为我们还需要一些时间,但在未来,我们会感谢那时候埋头苦干的自己。
我们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把这些道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来。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