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群众聊瓜生

作者: 花花公举210 | 来源:发表于2018-05-30 21:16 被阅读34次

又到一年温风如汤的季节,水果店西瓜成了爆款,人人进去都要提一盒出来。烈日当空,上炙下蒸,惟有来一口冰镇大西瓜时才是最幸福的瞬间。

吃瓜群众聊瓜生

李时珍引用民谚说,在暑热中吃西瓜的感觉是“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光看文字都能让人感觉到一个激灵的凉爽感。不过现在人们吃西瓜都是冰箱里拿出来,空调房里开吃,虽然依旧爽口解暑热,但已经很难体会到那种“甘露洒心”的感觉了,倒是小时候的记忆里,还能寻回一点感觉。

那时候没有冰箱,瓜是从地里摘回来后直接放到井水里冰镇,农村的井水总是冬暖夏凉的,夏天井水会泛出地底深处的阴凉,比之现在的冰箱冷藏效果更能透人皮骨。待到晚饭吃完,洗净一天的疲劳和汗水,就到了全天最享受的纳凉时间。将西瓜从井底取出,瓜皮变得翠绿,不停地冒着水汽,这时候一刀下去,会听到一声脆响,刀还没切到底,西瓜已脆生生地裂开,露出里面的红壤来,让小孩子们激动得垂涎欲滴。

再往回看,古人们也是如此吃西瓜。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有一篇《瓜赋》,其中就说西瓜摘下后要“投诸清流”,西瓜在清溪之中“一浮一藏”后,水的清凉感才浸透瓜皮,这之后才剖开装盘,并且还要用细葛布盖上,如此才能长处西瓜的“甘逾蜜房,冷亚冰圭”来。按他的说法,西瓜的素肌丹瓤是入暑气而成,瓜也是为暑气而生,只有这样吃才是最能吃出瓜的真味道来,也最能体现其性寒解暑热的品质。

如此再往回溯,西瓜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按照潘富俊老师对中国古诗文植物的考察,他认为西瓜原产非洲,四千年前埃及就已经栽培了,约在魏晋南北朝时经国际贸易传入中国,因其是夏季时令水果,又是消暑佳品,因此古人叫它“寒瓜”。如柳宗元诗:“风枝散陈叶,霜蔓綖寒瓜。”李白诗:“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到明代后甜瓜被引进中国,所以相对于甜瓜,因其为“西来之瓜”,就被叫做西瓜。如明朝徐渭的《昙阳》诗:“闻道居绵竹,看来幻落花。团团轮北斗,处处种西瓜。”

那在资深媒体人朱伟的探查里,“西瓜”一词最早是五代人胡峤命名的,只是可能是“从西方来的瓜”的统称,倒也没具体说我们现在所吃西瓜具体何时传入我国,只说南北朝时期,西瓜除了寒瓜之名,还有另一个名称叫“绿沉瓜”,因为瓜皮是那种翠经寒凝成的绿沉。

姑且不论它从何而来,曾用名是什么,咱在炎炎酷暑中能有西瓜吃,就足矣!

相关文章

  • 吃瓜群众聊瓜生

    又到一年温风如汤的季节,水果店西瓜成了爆款,人人进去都要提一盒出来。烈日当空,上炙下蒸,惟有来一口冰镇大西瓜时才是...

  • 杨志是被吃枣群众逼上梁山的

    “吃瓜群众”是网络热词,“吃枣群众”是我读水浒的新发现。吃枣群众与吃瓜群众相比,吃瓜群众仅仅围观,吃枣群众还要参与...

  • 吃瓜群众且吃瓜

    凑个热闹 俺们象群麻雀 从四面八方 聚在 那棵树下 树叶长了 树叶短了 稠了 稀了 还有给树叶提供支撑的 根 茎 ...

  • 为什么你是吃瓜群众?

    14/100 什么是吃瓜群众,有人将“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称为“吃瓜群众”。人们频频以“吃瓜群众”自嘲或互嘲,...

  • 吃瓜群众不吃瓜

    最近韩国的娱乐圈闹腾的鸡犬不灵。刚开始没有关注,而是作为吃瓜群众的资格都没有,胜利是谁,不知道,GD是哪位,也不清...

  • 吃瓜群众不吃瓜

    其实从昨天开始宿舍就在讨论王力宏的瓜了,但是由于昨天看小说入迷根本没听见,今天她们还在说我就好奇问了一嘴,怎么说呢...

  • 吃瓜群众来吃瓜

    有个同事就说周末追“那个”(特指那个,你们都懂)大瓜,一会儿一个,几乎追了通宵,真可谓沉浸式吃瓜,专业态度可佳!然...

  • 吃瓜群众欢!乐!多!

    吃瓜群众欢乐多?是的!吃瓜群众! 名词解释:“吃瓜群众”指的是对事情不了解,对讨论、发言以及各种声音持“围观”的态...

  • 吃瓜群众

  • 吃瓜群众

    不管大事 还是小事 不管国家的 还是单位的 我都被迫沦为 吃瓜群众 只是家里的事 例外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吃瓜群众聊瓜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ha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