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王者,人生青铜
托鸡尼老师 2310
图片来自网络
Trouble is only opportunity in work clothes.(H.J.Kaier, American businessman) 困难只是穿上工作服的机遇。
——美国实业家 凯泽 H J
全文5580字,阅读时间约17分钟
口感:冰镇东鹏特饮
大家好,这是2310的第一篇文章。
图片来自网络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吃完晚饭你,想要快乐肥宅一下,干点啥好呢?吃把鸡吧。
一般来说,大家的游戏风格会分为几种:
豪放型:
“跳哪?”
“P城!机场!g港!学校!”
“人太多了吧?”
“这游戏不就是杀人的吗”
“前面有人!”
“干他丫的!”
“有车来了!”
“直接扫车!”
“房子里有人!”
“冲进去!”
心机型
“跳哪?”
“哪人少跳哪”
“搜东西太无聊了吧”
“吃鸡最重要!”
“前面有人!”
“等他看见我们再打”
“有车来了!”
“等他们停车再打!”
“房子里有人!”
“在门口等着别出声,等他们出来再打”
和平型
“跳哪?”
“打野吧,西南海边,渔村,农场”
“太穷了吧”
“打枪又不会,野区风景还好,超喜欢打野的”
“前面有人!”
“调头,别让他们发现了!”
“有车来了!”
“快把门都打开,躲厕所装死”
“房子里有人!”
设置—音频设置—所有人
“大哥,别开枪,我们是友军!”
萌妹型:
“跳哪?”
“不知道呢,看起来这地图好大呀,跳中间吧,你看你看好多人跳诶!”
“额,那是学校,人太多会送快递的”
“!!!有人把我打死了,快来救我!”
“前面有人”
“在哪呀,没看到呀,我找找,啊找到了,我死了…”
“有车来了!”
“没听到呀,哦在这呀”
Bang!!
“我被撞到房顶了!”
“房子里有人!”
哒哒哒哒
“你早点说呀!我刚开门……”
职业型:
“跳哪?”
“我看看哪人多,嗯,拳击馆吧”
“人太多了吧?”
“你去柜台后面趴着等我”
“前面有人!”
“死了”
“有车来了!”
哒哒哒哒哒×40
“扫下来俩,剩下被车炸死了”
“房子里有人!”
“PA!”
“窗口的狙倒了”
“Bang!”
“二楼倒了”
哒哒哒哒
“好了,来舔包吧”
你可曾想过,我们的游戏风格,游戏中的每一次决策,都是我们目前生活中的侧影。

停。有人开腔了:“瞎几把扯,生活已经已经够糟心了,每天就那么点肥宅快乐时光让我成为人中龙凤,百里挑一,别把这个游戏跟复杂的生活扯上关系好么!”
1. “常常加班晋升却遥遥无期,不是我不努力,不是我不忠诚,感觉就是有些眼界和资源,就是不如别人。他们都是怎么做到的?”
2.“今年形势不好,房企撸不动买房客羊毛了,开始撸租客,上个月刚被涨了房租,信用卡还欠一万多没还呢,糟糕,还有花呗。。。”
3.“在深圳,最偏的城中村地段带红本的房子均价五万一平起,当然,南山福田基本就是十万了,我一个普通上班族年薪十二万,选个偏远地段,六十平的小户型,三百万吧,首付三成九十万,得不吃不喝八年才凑的够,然后开始还每个月一万的房贷。八年后希望城中村还是五万吧。”
4.“找不到稳定的女朋友,感觉现在女生都特别现实,大学那帮PUA整天嘲笑码农学院的屌丝,后来PUA们继承了家产,码农同学人月入两三万,我打二五折。”
只有在游戏中,似乎才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和公平的竞争。不管你是谁,落地那一刻起,都在同一起跑线,抢物资,白手起家,凭本事活,最后杀入决赛圈,吃鸡,这剧本好不励志。
第一次吃鸡的兴奋,让很多人上瘾。
你如此认真的对待一款游戏,每一把邀请你眼中的“猪队友们”跟随你跳伞,跑毒的时候想策略,越来越聪明,开始有匹配的妹纸崇拜你了。朋友常常邀请你开黑。。。不对,咋自己生活中一点不溜呢?
我们大多是吃鸡王者,生活青铜啊。
当你玩到凌晨,退出游戏,睡觉,挣扎起床,穿好正装打好领带,又是一副苦大仇深的去面对你的生活时,麻痹自己的一天又开始了。
为什么没办法将生活和吃鸡联系起来?
有两点是生活本身和游戏相悖的。让我们更多的承受着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却对吃鸡和延禧攻略这样同质的爽文化如同飞叶子一般的上瘾。
生活不像鹅厂游戏中有清晰的段位规则,固化的等级升级之路,没有评判成功的量化标准。在吃鸡里,你很容易定义什么叫成功,但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成功的模样。
其次,玩吃鸡,你消耗的时间,跟你的等级,你的排名,是正相关的。而生活中,很多时候,冥冥中选择更重要,事事讲究方法,不是你努力刷时间就能有高回报的。我们都无可奈何的承认了一个事实,就是有人并没有很努力,却成了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财务自由人士。眼红和佩服的对象。常在茶余饭后听到的话题:谁炒币发了,谁炒房发了,谁做自媒体红了,发了,太多别人的故事。
这种终局的不确定,使力方向正确性无法评估,让我们没办法将生活过的像游戏一样一路打怪升级。

其实不然,艺术来源于生活,蓝洞在设计这款游戏的时候,有一些环节,是能够给我们启发的。
你看开局前那几十秒自由时间,在一大坝子里,大家活蹦乱跳与世无争,像不像一只只当年刚结束高考的我们?
开地图,选点,跳伞,就像我们选专业,最终毕业择业一样。
你选择学金融(飞机场),编程(p城),好,大把的人跟你跳(学)一样的地儿(专业)。选个冷门的地儿吧,你得接受开始会很窘迫的现实。
我是学哲学的,毕业找哪方面的工作比较好?

当然,你披荆斩棘,在飞机场,你最终把这块地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搞定了,那么这块领域的资源,都是你一个人的。(各种股票经理人,券商)
诶,有空投,明知道空投附近一堆伏地魔,你选择赌一把冒死去舔包。没死你就赌对了。(炒币的)
游戏的逻辑折射出很多简单粗暴的商业原理,风险和收益也是成正比的。你的每一个决策,都影响着你的终局。
似乎又似曾相识,这些这不就是我们的职业生涯吗?
我们在吃鸡的时候的每次决策,都是认真且充满期许的,并立马付诸了执行。我们在游戏中不惧怕试错成本,团队协作,披荆斩棘。这些精神,是我们应该从游戏中搬到生活中的。
这篇文章不是来自怨自艾的。
感谢你能看到这里。
你要知道你想要的终局是什么样的。不用想太远,未来两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足矣。
举个栗子,你是做市场的,想成为意见领袖,有更多的证书,有自己的资源,爬到管理层。目标年薪xx万。
如何达到以上目标?你需要做一个东西,叫做strategy house。
什么是strategy house,简单来说,即由上到下拆解你的目标,然后细化成子任务,针对每个子任务做决策和执行。General Manager也好,Senior Manager也好,做strategy的能力,能看出一个人思维的高度。
下面展示一个sample:
我们先确定要素:
1.意见领袖
2.资源
3.证书
4.管理者
最终所有要素服务于最高层——实现价值
我们分要素来进行阐述。
我要做哪方面的意见领袖?如何成为意见领袖?
先确定领域,找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最感兴趣的领域。还没有什么是最擅长的?没关系,给自己点时间,哪些是不擅长的,想想自己怎么做才能变得擅长一个领域。
兴趣不是凭空来的。这是因为你还没有发现自己的擅长的。所谓擅长,需要你在一些情境下通过学习并取得小成就,相信我,别人的认可,会让你确定你的兴趣。
有了确定的领域,思考意见领袖需要具备哪些属性:
(1) 细分领域的知识储备
(2) 细分领域的人脉资源——扮演的角色和权力,利他能力
(3) 得有自己的一套专业认知体系
如何具备这些属性并做计划执行
知识储备
每天早上设置半小时时间浏览目标市场领域的公众号,知乎,新闻等。如果不知道看哪个公众号比较好,可以上新榜或者清博搜一下关键词然后按照指数排序,看排名靠前的。每天选取你所看文章出彩的章节,复制粘贴到你新建的叫做“个人职场子弹库”的word文档里存起来,周末再来回味一遍。这样,各个公众号上的碎片化知识,才能最大化被你消化。
商脉及个人口碑
除了工作中对外合作所积累的客户和代理资源,这些在你的工作中自然会有日常拜访,让你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商脉网络,除了这些,你还需要更社交化一点。在后面如何积累资源会说到。
自己的认知体系
这是最难的,因为这是1和2结合后,再加上自己经历的沉淀后的产物。
举个栗子,我年轻的时候喜欢打篮球,不断去学习街球的各种动作,但实战最终决定了哪些动作有用,投篮的力道,这都是固化的技巧,但这个只有不断实战才能拥有,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所以,如果老板交给你一个项目,请尽可能积极主动的接下来做吧!因为很多事,你做过,你知道都有哪些坑,抛开成败,以后就是别人请教你了。
同时,思考如何收获认可你的人脉
哪些是对于自己来说能够最快触达的渠道?
比如,自己是某商会或者协会成员,开始尝试自己作为牵头人组织一些线下活动。
自己开号做公号也是一条路,
寻找流量组织BD,从参与活动开始,慢慢在圈内混脸熟,然后自己策划一期内容,做个线上沙龙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不能做。
只要成功一场,你就可以滚雪球了,利用第一批人的资源,滚出各行各业的资源,过程中当然你需要不断快速学习,进化,取得更多人的认可。你,慢慢就有了归属感。
如何积累资源:
如何实现资源滚雪球,其实是有一条主旨大意的,你需要充分利用你现在岗位上的丁点决策权,去做更多利他的事,利他是为了让别人记住你的好,让更多的人欠你人情,最终是当你要开始启动自己的项目的时候,这些人情有大概五成会以各种形式偿还到你身上。另外五成会流失,看开点,不是所有人都知恩图报。
再来拆解,所有的商业资源无非四类:
刚入一行,要学会让这一行的掮客(说得好听点叫做职业经理人)给你带路,因为他们是吃透整个产业链的人,慢慢上手后,多结识供应商和销售商,这两方,才是商业的本质,即供和需。另外,你也需要结识做媒介资源,操控流量的人,没有曝光和广告,也无法做成一件成功的商业项目。
能搞定这几方,你就能做成一件事,并创造价值。
落地到执行层面:
首先每接触到一个资源机会的时候,问自己:这个资源对于自己以后想要变成的那个人来说,有多大的帮助,你必备的东西:1000容量名片薄,一个excel,自己的每个人脉,值得你建立一个评级体系,你的时间是有限的,筛选出高价值的那部分,通过那部分去扩散。通过以上四类细分,把各个人脉进行分类。
关于BD,可以用的平台有:BD沃客,市场部网等,在联系各个品牌主前,你需要想清楚你要做什么,你的工作能够让公司带给你一定的资源和决策权,这就是你的角色和权力,好好利用它,比如,老板想让你办一个新品发布会,你就能带着项目认识媒介,供应商,和销售方了。
周末花一半天参加活动行或者空体的活动吧,一般公众号也会有一些社群活动,关注大数据,AI,区块链,还有新媒体,创业公司,营销学等主题活动,活动只是一个主题,你的目的是结交各个相关商业领域的人,建立关系,让他们逐渐为你自己赋能。于此同时,你的口碑也在慢慢建立。
你似乎对自己要做什么越来越清晰了对不对。
然后我们说说如何建立自己的职业标签,也就是如何规划自己该考哪些证书,该不该再去深造一下。
关于考证,刷知乎刷到一个回答:考证给大多数焦虑的年轻人制造了拿证就会财务自由的假象。于是大家也不好好上班了,也不看其他书了,一头扎进考证大军中,周末刷题,做半小时题玩手机两小时。
这只是现象。
当然要考证,如果你是学会计,金融的,确实应该考证,CFA CPA ACCA等这些证了解一下,学法律的有司法考试,学人力资源的有人力资源管理师,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CFA全国目前持证人数大概只有五千人不到,确实持证的人大多收入都非常可观。
如果你是专业岗位的人,不是做销售的,考证是你建立自我口碑的冷启动按钮。
那么,做市场和销售的我们,应该考CFA,CPA 吗?
你知道考CFA报名费多少钱不?报名费和注册费近一万。除了高昂的报名费以外,你还需要差不多大半年的时间学习和准备,非会计金融专业,你计算一下你的沉没成本,如果确实想转行金融业,那么趁年轻,赶紧吧~如果你只是看到他们考证后能通过挂靠啥的每年空拿几十万就眼红想去考,赶紧断了这个念头。
考证,跟你以百分之百的态度处对象一样,需要非常大的心血,别让证书的“含金量”让你感觉迷茫。
如果你是学营销,做市场的,更多的是实践出真知,所有的行业,不管金融行业也好,设计师也罢,产品经理也罢,再高大上,每天用python写批处理,写爬虫,用VB编宏,用AX墨刀设计原型图,这些都是工具能力,你怎么知道哪一天实习生不会取代你,或者AI不会取代你?
并不是你不应该会这些技能,相反,这些技能远比考证更值当。因为你有这些技能,你的老板才会觉得你办事能力靠谱,才会交给你更大的项目,输送给你他的资源,你用你的工具能力帮助了老板,一个有良心的老板会变成你的贵人。
你应该更多的时候,站在公司的角度,一个公司如何实现周转和盈利?最终都要回归商业的本质,即人,供,需,媒,站在这个角度思考,你需要搞定的是资源。所以在你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如果有余力,去读MBA吧,或者相关领域的硕士,这是不少市场人的选择。为你的个人品牌和口碑打上认证。
最后说一下如何转变思维,让自己逐渐成为管理者。
在未来的推送中,我会有专门的一期推送,主要写我身边的优秀青年领导。在这里概述。
有人言,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从不拿下属当大脑用,如果他拿下属当脑子,那么公司交给他的业务就很危险了,因为这个人就是个不可控的X变量,老板指望他,他却指望开大会群众帮他决策。牛逼的管理者,拿下属当四肢用,而且可以让整个躯干跑起来。而他是决定团队往哪跑,先出左脚还是先出右脚跑得快的人。
可我们眼中的他们,更多扮演的角色是业务督察,每天监督各个岗位的业务状况,开会,下达任务。这是一种短视。
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是领导的。也不是所有当领导的都是怕马屁上去的。但他们中靠谱的也大多都是自我销售高手,他们能让高层发现他们的能力和眼界。
关于领导,你想要变成他们,首先你要跟对人,你的团队对领导评价如何?你的领导为人如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大胆的和你的领导建立坦承的沟通,真的要多沟通。学习他们身上的亮点。领导当然会利用你的努力工作达到他们自己的政绩,你要做的,是当一枚快乐的棋子。为领导两肋插刀,你既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又让领导内心感激你,下次提拔多半就是你。
如果你把事帮你的领导做好了,领导平时人品及格,但他却不记住你的好,那么多反思一下自己在关系维护上是否出了纰漏。
如何才能成为他们呢?
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
这就让你不仅仅只想你手头那一摊工作,还要替同事想,还要思考如何统筹,这肯定会很累,自己的日常工作已经够自己忙的了,还要考证,还要做副业,我可以多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想,但我必然多了很多工作量,怎么选择?
这当然需要选择。刚开始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但如果你的目标是有朝一日必须得成为一个管理者,你早一点开始从这些方面锻炼自己,是好事,也是必经之路。
这些方法,如果真的都开始做了,都终将变成你的财富。也就实现了最顶层的目标——都将转化为真金实银的价值
接下来分享给大家实用的工具技能,当然,未来会有更多的职场干货技巧及工具分享给大家。
近两年一些企业管理上流行做mapping,什么是mapping,这就要说到一个PDCA管理循环原理。
PDCA又称戴明环。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这一工作方法,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以PDCA原理为基础,可以引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来。建立自己的日程表,精确到每一天,每小时。
养成写计划的好习惯从今天开始吧!左边是计划,右边是实际执行,每天工作慌慌张张的人,写几天试试,你就知道你的计划执行度大概怎么样了。
我的模板分享给大家:
打开百度网盘链接,提取码3xt4
https://pan.baidu.com/s/1GaUIC2seVCUmXqwT8-9-ag
我相信,我们都不愿是吃鸡里王者,人生青铜。
这是我来深圳的第680天。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都有来深圳的理由,其实我也在思考开这个号的目的,后来我想明白了,聚拢奋斗的有志青年,让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连接你我,互相成长。
我现任职于500强企业做职业经理,也曾在创业公司担任产品及销售总监。没有特别深的资历,不是但我会毫无保留的分享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和生活中的感悟,经验,最重要的干货,工具,思考,帮助需要的人做好每一个决策,让奋斗的你不再感觉孤单。
开拓视野,冲破艰险,洞悉所有,贴近生活,寻找真爱,感受彼此。困难只是穿上工作服的机遇,国庆进入倒数,我在2310,祝大家返工能量满满。
公众号:2310 发布于2018-10-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