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是读《性格的力量》第一部分内容的梳理。
在此说明两点:
1.文章中涉及一些研究成果,由于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我也无法确认它的权威性,所以对文章中涉及的研究成果希望大家甄别!孩子教育是大事,不能误导!
2.本篇读书笔记是我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梳理,以期对自己此后的专题有所帮助。
在心里咨询中,我们常常看到咨询师会问咨询者一些童年的经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理?童年的创伤到底是创伤本身还是背后的因素对孩子造成了影响?
美国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儿童期不良经历”的研究,通常被称为“ACE”研究,这项研究是加州大型医疗保健机构恺撒医疗中心的费里迪与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学家罗伯特.安达共同研究。
期间,对报名参加全面医疗体检的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做法即从10类不同儿童期不良经历中选择一类与自己有关的类型回答问卷,包括身体虐待、生理和心理遭受的冷落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各种非正常情况,如离婚、单亲或家庭成员患有心理疾病等情况。
几年时间里,超过1.7万名调查者完成并返回问卷,回复率70%。
当安达和费里迪将统计结果得分与恺撒医疗中心收集的大量医患资料进行对比时,一个令他们不可思议的事实浮出水面。安达后来著文写到:儿童期遭受的不良经历与成年后负面行为之间的相关性非常显著,以至于让我们感到震惊。
但是,在研究中他们也发现,即便未出现这些行为,儿童时期不良经历依旧会对成年后的健康带来影响,但是,有些疾病却与行为无关。
在此后的研究中,所有科研人员一致认同的,早期不良经历是通过压力给身体和大脑发育带来危害的。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最令人迷惑不解的是,造成危害的并不是压力本身,而是我们身体在压力面前做出的反应。
按照生理性理论的解释,在我们大脑中,受人生早期逆境影响最大的部位是前额皮层,这里是负责心理和认知等各种自我调节活动的中枢。
因此,在压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不容易集中精力,无法安静的坐下来,不能摆脱失望情绪的阴影,难于接受指导。
可喜的是,随着研究深入,研究者们发现,在童年的早期阶段,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对外界压力和创伤的影响最为敏感,但只有在青春期,压力带给我们的伤害才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持久性影响。
坦普大学的心理学家斯坦恩伯格指出,之所以说青少年时期是一段危险期,是因为刺激处理系统在青春期初期阶段已发育成熟,而认知控制系统的成熟则要到20岁之后。
因此,在这缺乏控制的几年里,我们是在疯狂无度地处理各种各样的刺激,但缺乏一个“有责任心”的控制系统来约束,克制我们的行为。
值此,我们叛逆的青春期行为应该有一个解释。
因为今晚电脑坏了,文章是我用手机写的,时间关系,后续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