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
微信聊天已成为
你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
你是否想过,
微信聊天的背后,
隐藏着怎样的众生相?
001
倾听的朋友
敏是我从小学到现在都一直保持联系的朋友,近三十年的情谊,一起相约考重点高中,一起互通结婚生子的喜讯,每一个重要的节点,我们都未曾错过彼此。与她微信对话,会明显感受到她在专注地倾听,因为,她时不时会使用“引用”功能,然后再一一表达自己的看法。
许多时候,人们看似“沟通”,实际上却沟而不通,你在絮絮叨叨,对方左耳进右耳出,又或者压根不在一个频道上,对方很难有共鸣,也好像就沟通而言,未能达成任何增进情感或交流信息的目的,更像雁过无痕。
但有质量的沟通,则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可谓细节决定成败。无论是商务场合中能够高效处理事务,还是在人际交往中体现情绪价值,亦或是生活中与亲人、友人达成心灵的契合,说到底,还是以尊重为前提,设身处地去把话说得对方能理解,最起码能听懂。
002
思辨的伴侣
筱筱的先生是一位医学博士,他的学识和见识让他们的沟通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交流,更像是一场场深入的思辨会。每当筱筱因为意见相左而想要和先生争吵时,她总是发现,无论她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先生总是能够用他那极度的耐心和深邃的逻辑,为她分析问题的正反两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当然,筱筱也从中感受到了无尽的包容与理解,自然而然,丈夫的文字实际上成了她与之爱的见证,他们也从来都吵不起架来。
003
微妙的表情
作为高校教师,阿滨有不少拥趸,并且来自各个年龄段与各行各业,但他却在聊微信的时候最不喜欢人发微笑的表情,仿佛那是一个引爆情绪的炸弹,只要有人聊天发这玩意,他保准生气给你看。
一些科普文从肌肉调动程度和这个表情的眼神综合判断,这个“微笑”有假笑的嫌疑。
但总的来说,我想这种对表情特别在意的小伙伴,还是应该结合语境与对方的为人,还有你们之间的关系,不必太过纠结,如果评估都不错,请相信,发送微笑表情的人,也许仅仅觉得这个代表了微笑,无他。但如果实在无法判断,那就请说出来,让对方能理解并尊重吧。毕竟,说和接受是两码事,但这既是界限感也是尊重的需要,如果对方真拿你当朋友。
004
快乐“哈哈”&正经“作文”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第一次看对方发了许多个哈哈的时候,瞬间感觉自己放松了不少。后来,只要回看我们的聊天记录,一搜哈哈哈,就会弹出那些快乐节点的对话。
还有一类人,则恰恰相反,他们会把每一次微信说话当成工作交流,发信息变成正襟危坐的事,你与之交流会感觉并不轻松。
他们看不惯人家一句一句的发,总会提醒人家要形成一整段,把内在逻辑全呈现在一段里头才发出来。问题是,这种信息除非排除一切干扰,比如手机突然没电,敲到一半突然被其他事情打断,如此等等。七公美其名曰教我打狗棒法,让接收信息的人能够较好地把握内在逻辑,更好地对话,包括提建议,也减少信息失序造成的误会,并从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套处事风格,待到公务中便能应用自如,这也确实用心良苦。
005
真诚的祝福
春节来了,在这个群发消息盛行的时代,依然有人坚持着那份真诚。好比我的爸爸妈妈,他们的祝福信息,虽然简短,却字字如金,句句含情。每一个字,都是他们深思熟虑、字斟句酌的结果,仿佛想将所有的祝福和期盼都浓缩在这简短的几行字中。
妈妈更是如此,她常常在发送语音祝福后,再自己点开听听,确保每一句问候都完整无误地传达给对方。这份用心和细腻,让我深感温暖和感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那些群发的祝福短信,我往往选择不回复。但有一种信息,我总会认真对待,那就是那些明显手打、充满真挚情感的祝福。它们像是一股清泉,让我在忙碌和喧嚣中感受到一份别样的温馨和感动。这样的信息,仿佛能穿越时空,让我感受到对方就站在我面前,与我共度佳节。
随着通讯工具的日益便捷,我们似乎渐渐失去了那份对祝福的真诚与仪式感。很多时候,我们忙于应对各种信息和社交场合,却忽略了最简单、最真挚的表达方式。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也许是受父母的影响,也许是出于对文字的热爱,我始终坚信,真诚和用心是传递祝福的最好方式。因此,每逢佳节,我总会用心编写一条祝福短信,发送给亲朋好友。对于那些特别重要的人,我更是会花费更多心思和时间,写下一篇篇饱含深情的祝福文章。
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我的祝福和感激之情,更是为了留住那些不随时代变迁而变化的情谊。我相信,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那些真诚、用心和深情的祝福,将会成为我们心灵深处最宝贵的财富。
愿我们都能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找回那份对祝福的真诚与仪式感。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去表达、去珍惜每一份情谊,让这份温暖和感动伴随我们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龙谖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