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彬老师讲解
年龄焦虑的本质是认知的缺失/ 年龄焦虑的来源与成因
分为三大类
1、我都已经30岁了,我还需要父母的救济,我还不能够照顾他们,不能带他们去旅游,我觉得自己特别的失败。
2、我已经30岁了,我还没有事业成功,我特别焦虑、迷茫。
3、我30多岁了,我还没有结婚,我还有一些负债,我的人生是不是已经失败了。
总的来说就是又迷茫又焦虑。
迷茫焦虑背后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举个例子,有一个高度近视的人在崎岖黑暗的环境中走路,并且前面没有任何的亮光和目标的时候,那么他整个人的状态是什么样的?他会不会迷茫,会不会焦虑?
一定会的。现实中我们的焦虑来源于3个方面,第一个是我们自身,我们是否在30岁左右的时候建立了良好的自我认知,我知不知道我是什么样子?我喜欢什么?什么让我开心?举例三个场景,这三个场景发生,我就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这三个场景发生我就是难过的。
第一个,我们能不能建立一个相关的认知,当我们没有这个认知的时候,我们本能就如同一个高度近视患者一样,我们看不清自己,就也不会说我未来想要做什么,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去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应该如何度过这一生。这些就完全没有了意义,这就是自我的认知。
第二个,我们只有在32岁以上才能建立起来清晰的社会认知,社会认知包括社会的架构,社会的结构性,我处于这个社会的哪一个结构性上面,如果我们不能清晰的认识时,就如同去到一家公司上班,但对这个公司的所有制度都不知道,我们就属于随波逐流的状态,对外部环境就是完全黑暗的状态,比如说我们清晰的知道我们32岁时会被公司淘汰,我们是否清晰的认识到了这一点,这就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它决定你的环境黑不黑暗。也就是你是否可以看清楚这个环境。
第三个,对世界的认知,我是否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有多少种生活,有多少社会架构。当我对此有一定了解的时候,这就决定了我未来要走向的那个目标,也就是我未来要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架构下。如同我从来没有出过这个村,就不会去考虑这个村之外的事物的认知。
我们缺乏这3个认知时,缺乏对自己、社会、世界的认知,我们迷茫、焦虑是常态。当我们客观清晰看到这一切时,就不再迷茫了,但可能还会焦虑,但这种焦虑不一样,它是我们要去做这件事的焦虑,而非迷茫的焦虑。从心理学上面去说,一个极度明的人要在32岁以后才能达到一个完整的对世界、社会、自我的认知,他才可以在这个状态中游刃有余的去做自己的事情,正常的是在35岁后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说在35岁之前,我们本身没有这个认知,就不要要求在30岁之前一定要事业成功、婚姻成功。
我们的生命被一个不确定性因素控制,在大学毕业时,我对社会完全的一无所知,完全是一个不确定性,就被推进来了。我还不知道我要什么的时候,我就需要养家糊口或者结婚或者背负责任,我们总是在毫无准备的状态下就要面对这些。在这个方向上讲,我们迷茫、焦虑都是正常的。
当我们看到这一切,我们需要去建立认知的时候,我们会惊讶地发觉,只有在35岁后,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才有了相应的自我认知、环境的认知、社会的认知,世界的认知,我已经锻炼出了我相应的能力,并能够支撑着我去往我想要去的方向去努力。在这种前提下,我们会发现我的焦虑没有了。给自己定一个适合的目标,在35岁之前不要去想要成功,应该在35岁之前去培养自己的兴趣,去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去锻炼足够的能力,可以在35岁时,支撑着我去我想要去的方向前行。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卓越的人的状态了。
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并不能跨越阶段,那只是整体营造出的一种焦虑感,我们被无形带动着,所以一定要记得自己为什么出发。所有有年龄焦虑的人要放低对自己的一些要求,我们往往在32岁之前,当我们的认知不足以支撑我们的生活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活在一个至暗时刻里面,走过至暗时刻才能迎接我们的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