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的时候收藏了Blues的一篇文章《30岁的焦虑:变革前奏》,文章问了一个问题:一个男人最焦虑的是什么时候呢?答案是三十岁的时候。引用林肯讲过一句话,三十岁之前你这张脸是父母给你的,三十岁以后这张脸是你自己的。三十岁以前如果你没有愤怒过,像我们讲愤青过,你是没有良心的;三十岁以后你还是一个愤青,而且只知道愤怒的话,那你是没有脑子了。
也许是因为没有赶上90后这趟车,从升入初中以后,就对年龄的话题比较敏感,有时候表达的会比女人还隐晦。比如近期换了份工作,加入的是一个新组建的团队,破冰之旅时,自然而然就聊到了年龄这个问题。“对了,小鲜肉,你几几年的,什么星座?”被称为小鲜肉的我微微一笑,“你猜?”。
好的情况下我都会划为90后的队伍里,因为不长痘痘的缘故让自己在同龄人中显得比较年轻;坏的事情就是被人打上标签“小气”,因为有同事反问了句“你的年龄还算秘密呀?”。“好吧,我差点就赶上90后这趟车了。”
还记得几年前社会对于90后定义: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的一代。我有时候希望被定义,被周围的同事定义成90后,被陌生人定义成90后,希望在年龄上跟他们是平等的。但是在追逐理想和建立信仰的道路上,我又是脱节的:身边的90给我的感觉目标很明确,搞科研的搞科研,想去500强的不断积累资本,出国的出国等等,而我在临近毕业之际才报了个培训班,拿着敲门砖算是敲开了社会的大门。
我还记得身边以前有个93年跟我同一年毕业的同事,如果有人问“你是什么时候发现你老了?”的话,我一定会说“有个小我四岁的同事跟我同一年毕业的”。所以我经常会想,如果早点读书,一年级不留级,小学读五年就好了,不过这个影响也在他走了之后小了很多。
赵雷的《理想》中曾唱到“又一个四季在轮回,而我一无所获的坐在街头,只有理想在支撑着那些麻木的血肉。”在刚下过雪的晚上,我打了一桶热水坐在床上泡着脚,脑子里一直在想着关于理想的事情。在自己都没有想明白的时候,我竟然蹦出了“生活没什么盼头”这样令自己都感到瞠目结舌的想法。捂着脸的我躺了下来,从手指缝里凝视着天花板,回想过去的大半年因为拒绝了一份工作之后开始患得患失,然后内心纠结着对于未知的恐慌,对于现状的安逸,对产品经理职业的迷惘,以及对于成功的误读,这一切让自己已经在十字路口错过了好几个绿灯。还有那混迹于各大产品社区,只是为了满足那点微不足道的虚荣心。
不过这次闭上眼睛,我已经放下包袱,艰难的完成了一次选择。如何放下自己对于年龄的那份隐晦和对于成功的偏执,在未来,或许是30岁吧,被年龄记录下来。一段新的旅途的开始,前期必然是难受,没有想象中的平滑,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华丽,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
“不管谁在付出,付出得多少,都不过是岁月里的一张便签。雨会打湿,风会吹走,它们被埋进土地,埋在你行走的路边,慢慢不会有人再去看一眼。”用心做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