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在玩滑梯的时候和一个小朋友遇上了,小朋友比他矮一些,她立刻变身刺猬模式,以为男孩儿要和他抢,于是伸出脚就要踢他。我及时阻止了她,并给她讲道理,此时,小朋友的妈妈也大声对她说:不可以这样做!
![](https://img.haomeiwen.com/i4250196/4cac912a1739b971.jpg)
她之所以变身刺猬模式是有原因的。曾经有一个比他大不少的男孩子在玩滑梯的时候踢她,刚开始不疼她也就没在意,可后来男孩儿变本加厉,直到把她踢哭了还没有停止,爸爸一直在告诫小男孩不可以欺负妹妹,可是他根本不听。孩子的家长冷眼旁观,并不理会。爸爸非常生气,但也不能冲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发火,于是他便告诉小家伙如果有人欺负你,就要打回去!
她记住了这句话,从此真没被欺负过,但是由于年纪太小并不懂得分辨,更不能把握其中的分寸,所以有类似的事情总是第一时间改为攻击模式,以保护自己。我给她纠正了很长时间,但收效甚微,好在她从未真正打过小朋友,也就是吓唬吓唬。
![](https://img.haomeiwen.com/i4250196/8eb50b93a69063f1.jpg)
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那个阻止她的那位妈妈,她的态度虽然强硬,但会让自己的宝宝安心,因为有危险妈妈就会保护他。反观自己,在遇上类似事情的时候只会让自己的宝宝做出让步,绝不会对别人说出“不许打人”之类的话。这样做是否在无意中会委屈孩子呢?会不会让她没有安全感呢?会不会让她养成一味忍让的性格呢?
近期一位大学女生自杀的新闻让我觉得很惋惜,父母眼中的乖乖女竟然在外面受尽凌辱含恨自杀。这一定与性格有关,也一定与父母的教育有关。
一句看似简单的“不许打人”既可以保护孩子,也能让她勇敢的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保护自己的勇气是需要家长给予的,毫无原则的退步也许会破坏孩子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
![](https://img.haomeiwen.com/i4250196/fd44597659e92a78.jpg)
我又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课,一堂有价值的父母教育课。
网友评论